朱治,孫堅的老部下。對孫氏家族,可謂忠心耿耿,一片赤誠。看到少東家為了想要脫離袁術卻無借口而煩惱,故此提醒他一下。
據科學家研究,人類的眼睛存在盲點。那麼,人類的思維自然而然的也存在盲點。這個盲點可以是長期固化的思維模式,也可以是情急之下的不假思索,更可以是因情深而失去理智的胡作非為。
很顯然,孫策屬於第二種:他想要趁著袁術的人力短缺,從而尋找借口離開袁術的控製。但恰恰因為太過著急,而想不出這個借口。
幸好,他的部下是清醒的。
袁術疑惑的看著孫策,職業敏感告訴他,孫策對自己很不滿,此時提出輔助自己進攻劉繇,大概是想要單幹。
“你說你要輔助本將軍攻打劉繇?”
孫策點點頭,表情堅毅的回答道:“將軍待我孫策不薄,心中一直感激,卻無以為報。而今劉繇不知好歹,竟以身犯險,因此,孫策請求代將軍以討賊,還望將軍恩準。”
袁術長歎了一口氣,一臉推心置腹的說道:“孫君啊孫君,文台為了我的霸業征戰天下,卻不幸遇難,而今隻留得你們,我又怎舍得讓你們去冒險呢?我愧對文台啊!”這句話的潛台詞是:離開我的視線?想都別想!你以為我是害怕你獨立嗎?你錯了,我隻是害怕你跟我為敵,伺機報仇。
孫策忽然哭了出來,涕淚橫流道:“將軍為人忠義,天下人盡皆知。先父不幸遇難,時也命也,將軍不必存有愧感。我孫策雖然尚在幼齒,卻也懂得人臣之道。先父未竟之事,身為他的兒子,自然有義務代勞,以完成先父遺誌。還望將軍予以理解和恩準,讓我孫家報答將軍之萬一。”
袁術咂咂嘴,品味著孫策這番話:說的倒是有禮有節、有情有義。也罷,你說得對,你尚在幼齒之齡,想要與我為敵,還為時尚早。我且看你如何發展,利於我,便幫,害於我,便殺!別說我袁術不講道義。
便點點頭,安慰道:“孫君之言,可謂感天動地,一片赤子之心,本將軍看到了。也罷也罷,成人之美,乃君子所為,孫君既然想要完成文台遺誌,我若阻攔,豈非人幹事?我同意,即日起本將軍表薦孫君為折衝校尉,領殄寇將軍。”
但是,人,他袁術一個都沒出。意思很明顯:什麼折衝校尉、殄寇將軍,不過是口頭承諾罷了。若想發展,就看你孫策自己了。
一邊往外走,朱治一邊問孫策道:“方才袁將軍說‘人幹事’,這是何意?”
孫策擦擦眼淚,微微一笑:“意為‘這是人幹的事情嗎?’想來,定是聞風這廝,教給袁術的。”
孫策就這樣離開了袁術,帶著一千多步兵和幾十名騎兵,以及賓客百人。
幾年後,他將威震江東,並一手打造出孫權的“東吳帝國”。
然而,結果是美好的,過程是糟糕的。孫權興致勃勃的打算邁出第一步。
第一步,就是個坑。
跟劉備一樣,孫權的兵力是個問題。
一千多步兵,加上幾十名騎兵,別說征戰,就是出去溜達一圈,就可能被山賊給滅了。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勵精圖治、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經過幾年的臥薪嚐膽,然後閃亮登場,大破黃祖,為父報仇,建立江東基業。從此青史留名,為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