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太史慈的勸降(下)(1 / 2)

?的確,倘若時間戛然而止,留下的除了累累枯骨,便是無盡的洪荒。於此來說,時間也便沒了意義。悖而論之,時間的存在,不過是人類臆測出來的,以便更好的管理事情、處理事務、完成意願。而時間到底是什麼,恐怕沒人能說得清楚。

但時間是絕對公允的,無論它是什麼,都不得脫離二十四小時製度。從這一點來講,法律在時間麵前的公正性,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和惹人發笑。

太史慈安靜的坐在華歆對麵,他在揣摩,這位曆經何進、董卓、袁術這些或愚蠢,或霸道,或幼稚的高官政要後的老家夥,能有什麼理由來拒絕投降。

華歆也在想,這位素來以“忠義”著稱的武夫,能有什麼理由來規勸自己投降。

一時間,屋內充滿著靜謐而又??隱晦的氣氛。

?時間就從二人秘而不宣的含笑中,悄悄溜走。它在觀察,到底是哪一個按捺不住等待的煎熬,來利用自己,完成意願。

很顯然,華歆等得起,太史慈等不起。

回顧自己的前半生,太史慈覺得已經等待了太久。他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一個於自己意義不大的人身上,也不像再把光陰,浪費在此等虛無縹緲的人事上。他要建功立業,要名垂青史,這些,華歆都給不了。能給的,隻有戰爭,準確的說,是一個人。

於是,太史慈主動打破沉默:“慈已叨擾太守多日,今天便要離開了。”

????華歆眉毛一挑,哦了一聲,故意勸道:“子義可再多住些時日,老夫也可多與子義討論討論這家國天下之事。”

太史慈暗罵一聲:老匹夫,我太史慈沒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便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而今你卻拿家國天下事,倚老賣老,來羞辱我不懂忠義!

臉上卻盡是一派要回家的喜悅之情,拱手道:“這些日子以來,與太守大人聊盡天下大勢,對太守的眼光和分析,太史慈十分欽佩。然則,要離開時,還是有一言相勸,還望太守大人休要怪罪。”

華歆慨然一笑,心中道:早知道你憋著話??,但我就是不挑明說,我也不問,你愛說不說吧。

太史慈見華歆並沒有刻意排斥,於是朗聲道:“我覺得華太守不忠不義不孝!”?

這無異於一顆平地炸雷,華歆猛然站起,眉頭凝成了疙瘩。在古代,這句“不忠不孝不義”,基本與今日“你是王八蛋、混賬東西”等話意義相同?。

見華歆站起,太史慈心裏不無得意:老匹夫,你羞辱了我,我便原話奉回。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以直報怨,才是我等武將的座右銘。

華歆又頹然坐下,他想清楚了,這位後生晚輩,是在刺激自己。從他踏入豫章郡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然清楚了他的用意——規勸投降。等了這麼些日子,太史慈也僅僅是該吃吃,該喝喝,啥事都不往心裏擱,讓自己曾一度懷疑,他隻是想要離開孫策。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太史慈之所以一直以來都不提投降之事,是因為他極為聰明的在籠絡人心。確實,自己這不也跟他熟絡了嗎?

想到這裏,華歆不無惱怒的問道:“子義這話從何說起?給個理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