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潛伏(五)(1 / 2)

?陳登前往廣陵後,便在射陽縣(今江蘇寶應縣)治理公務。

廣陵,地接長江,為北上交通咽喉,屬於兵家必爭之地。換句話說,如果江東的軍隊想要北上作戰,陳登的廣陵郡?是必經之地。

有了這個前提,就不難理解為何陳登與孫策為敵了。

陳登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於是他丟掉了書本,撿起了刀槍,秘密的訓練了一支部隊。這支部隊,不僅讓陳登得以加拜將軍之銜,更讓其成為孫策一生不得已逾越的障礙。??

在訓練部隊之餘,陳登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管理民治。?

亂世之中,官吏鬆弛,政治頹廢,民不聊生,中央的集權控製能力迅速下滑,?號令無法得以真正實施。廣陵郡跟其他地方一樣,即便換了新太守,該怎樣還是怎樣。

陳登說:我來了,就不能接著一樣了。

??手下不以為然:你以為你的治所在射陽縣,你就是後羿了?

陳登不再說話,隻是下達了一條政令:即日起,各所在能者居其位,無能者收拾包袱滾蛋。政府不是養老院,不養閑人。

政令下達了,手下也接到了,可情況並沒有改變。

情況之所以沒有改變,是因為廣陵郡的官吏們,有信心讓這個新任太守自覺離開。

這份信心的來源,很快就被陳登調查了出來。

??????隻有四個字——薜州武裝。

?所謂薜州武裝,無非與西漢末年的綠林好漢一般,集結了些散兵遊勇、軍隊痞子,從而組成的一夥頗具規模的軍隊。

陳登決定,拿下這夥武裝分子。除了要立威於廣陵郡,以便更好的治理此地外,還有一條原因,就是讓自己親自組織的軍隊,去實際演練,看一看操練的效果。

??事實證明,散兵遊勇永遠是散兵遊勇,吃幹飯可以,唬唬沒見識的老百姓可以,麵對動真格的正規軍,就隻有吃敗仗的份兒了。

?薜州武裝在經曆過陳登率領的軍隊,幾次三番的猛攻後,做出了讓他們揚名立萬的選擇——投降。

投降,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

薜州武裝的頭領,打仗或許不在行,可察言觀色的能力,著實讓人望塵莫及。通過陳登的攻擊範圍,他們確定,這位新太守並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換而言之,自己可能對太守有用處。

果不其然,陳登很愉快的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並告訴這些人,若今後還想留在部隊,就要聽我陳登的命令。否則,人頭不保。

????這句看似是廢話的訓斥,其實表明了陳登的不安:在攻打薜州武裝分子時,他明顯感覺到了自己操練的這支部隊,能力實在有限。部隊的能力有限,不在於士兵,而在於長官。盡管可以用時間不長,時機不對,應該原諒作為借口,可現實是殘酷的。借口隻能安慰自己,不能改變現實。因此,陳登設想,倘若薜州武裝的這支部隊,化為己用,不正是如虎添翼嗎?

?可陳登同時深知,這夥武裝分子大概不會輕易被馴服。所以,提前給這些人一個下馬威,一些訓斥,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