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女性疾病(1 / 3)

閉經

女子已過青春期而未來月經,或曾來而又中斷,以及經行如常,忽然數月不至,同時出現其他症狀的,都稱為“閉經”。至於妊娠期、哺乳期或經絕期的停經,是正常生理閉經。中醫又稱“女子不月”、“經閉”、“血枯”等,認為主要發病機製為衝任氣血失調。病因可分為腎氣不足、氣血虧虛、痰濕阻滯、陰虛內熱、血寒凝滯及血瘀氣滯。

【便方1】生黑豆50克,紅花25克,紅糖10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2】生黃芪50克,當歸15克,牛膝2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3】月季花、益母草、丹參各25克。

【製用法】水煎加黃酒溫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4】蠶砂、益母草各30克。

【製用法】水煎加黃酒溫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5】馬鞭草30克,益母草20克,澤蘭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6】雞血藤60克,益母草、山楂各30克,紅糖12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7】川芎、桃仁、牛膝各12克,五靈脂、蒲黃、炮薑、桂枝各9克,當歸、益母草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人工流產術後繼發閉經。

【便方8】熟地30克,紫河車、川斷、牛膝、白芍各15克,柏子仁、卷柏、澤蘭各12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人工流產術後繼發閉經。

【便方9】山藥90克,雞內金30克。

【製用法】焙幹研末,每次服12克,每日2次。

【適應證】閉經氣血虛弱證。

【便方10】地龍3條。

【製用法】焙幹研末,黃酒送服。

【適應證】閉經。

【便方11】益母草60克。

【製用法】水煎加紅糖溫服。

【適應證】閉經。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血量、血色、經質等任何一個方麵超過正常範圍所出現的病理性證候,如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等。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較複雜,如環境改變、精神刺激、疾病影響等。

【便方1】幹芹菜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先期。

【便方2】丹參12克,五靈脂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後期。

【便方3】葵花托盤1個。

【製用法】炒炭研末,每次服3克,黃酒吞服。

【適應證】月經過多。

【便方4】韭菜根120克,幹薑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前後不定期。

【便方5】韭菜30克,童便1盅。

【製用法】韭菜汁兌童便服。

【適應證】倒經。

【便方6】地榆炭30克,米醋、水各9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過多。

【便方7】全當歸30克。

【製用法】將當歸濃煎汁,每日1次空腹服,不可間斷,服至痊愈。

【適應證】月經先後不定期。

【便方8】當歸、枸杞各10克,五味子8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超前、超後或經期煩躁失眠。

【便方9】地榆炭、生地各20克,茜草炭、蒲黃炭、槐花炭、貫眾炭、血餘炭、白術、益母草各15克,黨參2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過多。

【便方10】黃豆50克,蘇木12克。

【製用法】水煎,加紅糖服,每日1次。

【適應證】月經不調、經期腹痛。

【便方11】藕節50克,頭發炭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月經先期。

【便方12】山楂50克,紅糖40克。

【製用法】水煎加紅糖溫服。

【適應證】月經後期。

【便方13】麥冬、百合各15克,白茅根12克。

【製用法】水煎代茶飲。

【適應證】經期延長。

崩漏

中醫將不是正常行經而陰道內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稱為崩漏。按病情輕重緩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經血暴下,量多,病勢急叫崩;一是來勢緩,量少,淋漓不斷叫漏。在發病過程中兩者又可以互相轉化。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中醫認為本病病機為衝任不固,不能製約經血。引起衝任不固的常見原因有腎虛、脾虛、血熱和血瘀等。治療上宜采用“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靈活運用塞流、澄源、複舊三法。

【便方1】老絲瓜、棕櫚各等份。

【製用法】上藥燒灰為末,酒或鹽湯衝服。

【適應證】崩漏。

【便方2】豆腐250克,陳醋120克。

【製用法】同煎,飯前服,忌辛辣刺激食物。

【適應證】崩漏。

【便方3】艾葉30克。

【製用法】燒灰存性,研末1次服。

【適應證】崩漏。

【便方4】頭發3克。

【製用法】燒灰空心溫酒服。

【適應證】崩漏。

【便方5】蓮房炭、烏梅炭各25克。

【製用法】共為細末,每次15克,每日2次。

【適應證】崩漏。

【便方6】楊樹葉60克。

【製用法】燒灰,水煎去浮沫,取湯加白糖服。

【適應證】崩漏。

【便方7】當歸頭10克,生地3克,雞蛋1個。

【製用法】先將當歸、生地兩藥洗幹淨,切細碎,用鐵鍋炒至焦黃,然後打雞蛋在鍋內與藥和勻,略炒一下,蛋熟後便將蛋藥一塊吃下,炒時不放調料,每日2次,連服3天。

【適應證】崩漏。

【便方8】鬆樹皮適量。

【製用法】燒灰存性,每次25克,開水衝服。

【適應證】崩漏。

【便方9】葵花托盤1個。

【製用法】取葵花托盤,用砂鍋焙幹成炭,研細過篩,每次5克,每日3次,黃酒送服。

【適應證】崩漏。

【便方10】馬齒莧、益母草、地榆各30克,生蒲黃、茜草各12克,升麻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崩漏血熱證。

【便方11】阿膠(烊化)、當歸、丹參各30克,紅花、冬瓜仁各24克,陳皮9克,甘草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崩漏血瘀證。

【便方12】女貞子、旱蓮草、寄生、川斷、枸杞、菟絲子、巴戟天、肉蓯蓉各15克,炒山藥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崩漏腎虛證。

白帶症

白帶症,中醫稱“帶下病”,多由腎脾功能失調所致,是指婦女陰道內的分泌物比正常增多,或色、質、氣味均有異常的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婦科腫瘤等疾病引起的帶下增多。治療原則應以祛濕為主,同時結合辨證,或健脾益腎,或清熱利濕。

【便方1】紅藤、生穀芽、苡仁各30克,敗醬草、白雞冠花各10克,黃柏12克,土茯苓24克,甘草6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可連服2~10劑。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2】新鮮酸棗根180~200克。

【製用法】洗淨切碎,煎湯服,每日2~3次。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3】煨白果10克,淮山藥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4】白果15個。

【製用法】燉江米稀飯,每天1次,連用1周。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5】墨魚100克,瘦豬肉150克,淮山藥9克,蓮肉3克。

【製用法】同燉湯食。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6】向日葵莖、紅棗各適量。

【製用法】洗淨,用刀割去外麵粗皮,切成薄片,曬幹備用,向日葵莖2克,紅棗10枚,用水泡5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7】白雞冠花35克,金櫻子肉25克,銀杏肉10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8】冬瓜子、冰糖各30克。

【製用法】將冬瓜子研末,加冰糖,開水衝服,每日服2次。

【適應證】白帶症。

【便方9】艾葉10克,雞蛋1個。

【製用法】同煎,吃蛋飲汁,每日服1次,連服7~10天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