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心(1 / 2)

挖個坑讓周瑜跳進去後,嚴輿心情大好,便繼續天南地北與周瑜聊起來。這一次並不僅限於天下大勢或者是軍事,嚴輿來自後世,因為有互聯網的存在,知識量還算寬廣,並且很多觀點都頗為新穎,雖然很多言論都是大逆不道,但值此亂世,周瑜也不是什麼迂腐之人,對於嚴輿觀點並不一味反駁,而是深思吸納,畢竟現在的周瑜隻有十四歲,思維尚未僵死。

而周瑜出生官宦世家,從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除了缺乏一定的曆練沉澱,那見識必須是三國時代第一流的人物。嚴輿雖然到了這個時代十餘年,但是卻從來未曾出過吳郡,雖然通過曆史得知天下大事,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具體的情況卻不是那麼的清晰,與周瑜一談,竟有豁然開朗之感。

兩人所談甚歡,沒過一會,下人便拿著銅壺進來。嚴輿見開水燒好,與周瑜停下交談,轉身自一陶罐中取出一些茶葉放入上好的青瓷壺中。東漢末年可沒有茶葉這一說,周瑜見到嚴輿將一些黑乎乎的顆粒狀物體放進青瓷壺,然後注入沸水便開口問道:“安邦,這是何物?”

嚴輿神秘一笑,也不說話,將青瓷壺蓋上靜靜等候。說起來,嚴輿在前世便喜歡喝茶,雖然算不上懂茶,但因為興趣對茶葉製作有一定的了解。

大約在五年前,嚴輿發現了幾株野茶樹,已經數年沒有嚐過茶味的嚴輿欣喜若狂,當即便是采摘了些鮮葉,然後派遣仆人好好照料幾株野茶樹。

當然,知道製作流程並不等於就能做出能喝的好茶,雖然那幾株野茶樹的品質不錯,但是嚴輿也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是做出了能夠入口的茶葉。

(根據很多記載,中國人飲茶有很多說法。西漢、東漢、魏晉幾種。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茶的主要是做藥用,稱呼不一,也沒有炒製茶葉,而這裏說的就是現代炒製茶葉)

當然,那三年時間並非僅僅是在研製茶葉,三年裏,嚴輿還弄出了一個占地數畝的茶園。這不僅僅是嚴輿自己享受,嚴輿是打算靠茶葉來發家致富的。嚴輿堅信,茶葉絕對能夠受到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歡迎,而最有錢的也恰恰是這個階層。

當茶葉慢慢舒展開,一陣陣濃鬱的香氣便也籠罩了一小片空間。周瑜聞到茶香,仔細用鼻子嗅了嗅問道:“安邦,究竟是何物,此香味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

嚴輿笑了笑,給周瑜倒了一杯說道:“公瑾先嚐嚐此物我再告訴你。”

周瑜見嚴輿賣關子倒也不急著問了,端起茶杯,細細聞了一下,然後吹了吹,小小的唆了一口,然後周瑜眼中便放射出一道異樣的神采。

見到周瑜的模樣,嚴輿自然是知道效果如何了,笑著給自己也倒了一杯茶慢慢的品嚐。老實說,按照嚴輿的標準來說這茶葉並不是特別好,隻能算得上一般。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沒有對比,自然覺得這種味道很好了。

周瑜也不說話,靜靜的將一杯茶喝完,又倒了一杯後看著嚴輿。雖然沒有追問,但是眼中的意思卻是十分明了。嚴輿知道不能再吊周瑜的胃口了,笑著說道:“此物我稱之為茶,乃用一種植物的嫩葉加工而成。”

“茶?”周瑜輕聲念叨了兩聲,雖然從未聽說這個事物,但是嗅著杯中傳來的幽香,周瑜竟覺得這個名字頗有兩分雅意:“好名字。”

“公瑾覺得此物可否入口?”嚴輿這是明知故問,不過這話還得這麼說,一種新鮮事物的要想快速的在士大夫階層,隻能是靠士大夫內部宣傳,廬江周氏,無疑非常適合。

“清雅中有一絲苦澀,然更添回味。”周瑜說道。

“如此公瑾不若多帶些回去,讓世伯鑒賞一番,若覺得堪登大雅之堂,用來待客也是不錯的。”嚴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