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討寇將軍(1 / 2)

從壽春出發,嚴輿一行人很快到了南陽。首先見的自然是周瑜的父親周異,周異從周瑜處聽到不少對嚴輿的評價,所以還是有些好感的。當然,對於周異,嚴輿是不敢將自己那些大逆不道的感想拿出來亂說的。

所說所做都是中規中矩,然而卻深得周異讚揚。不得不說,年紀長一些的還是較為欣賞為人沉穩的。

“我聽聞那曹孟德發布檄文邀天下英雄伐董,揚州地界自然是以廬江周氏為首。先前便打算拜會伯父,誰料伯父竟到了南陽。小侄本來也打算拜見南陽袁氏,此行可算是一舉兩得。”閑話家常一番之後,嚴輿說起了正事,不過周異神色卻是有些奇怪。嚴輿心中咯嗒一聲,難道他的話哪裏說得不對?

“確實是有人在邀請天下英雄伐董,但卻不是那曹阿瞞。區區閹人之後,哪有資格邀請天下英雄伐董,此次義舉的發起者是東郡太守橋瑁。”周異搖了搖頭,本來他還對嚴輿知道此事略感驚訝,但是沒想到嚴輿不知道從哪裏聽來的,竟然連發起人也搞錯了。

東郡太守橋瑁?嚴輿頓時臉上像吃了大便一樣,該死的《三國演義》害死人啊……

“小侄也是聽聞而已,沒想到竟然張冠李戴了。”嚴輿訕訕的說道。

周異搖搖頭,這並非什麼大事。現在關鍵的是嚴輿手下究竟有多少兵馬,要知道,周氏是沒什麼軍隊的。而且廬江周氏與南陽袁氏本來地位是差不多的,而這一次袁術邀他前來,竟有以南陽袁氏為首的意思,無非就是欺周氏無兵罷了。若是嚴輿能夠彌補這一點,那麼這一次周異可不想客隨主便。

“不知安邦手下有多少兵卒?若是太少的話,怕是無法謀得什麼職位。”周異問道。

“小侄現在添為吳郡都尉,手下有三千郡兵,加上之前剿賊時招募的一千青壯與投降的賊兵,加上我嚴氏些許家兵。小侄保守估計,至少有七千之數。”這個數字其實還是有些水分的,畢竟三千軍兵嚴輿隻準備留下一半,餘杭縣所招募的青壯也隻有八百,加上投降的賊兵也不可能全部收編,所以嚴輿手中大約隻有五千左右。隻不過這個年代講究個虛張聲勢,嚴輿不過多說兩千人,那赤壁之戰時,曹操手下不過二三十萬便號稱八十萬大軍。與之相比,嚴輿最多算是小打小鬧。

不過現在可不是曹操統一北方、孫策統一江東、劉備入蜀之後。動不動就號稱幾十萬兵馬幾十萬兵馬,現在這個時候能有幾千兵馬便已經算得上不錯了。所以周異對於嚴輿手下兵馬還是很滿意的,至少他可以與袁術分庭抗禮了。

“如此甚好,我自當為你引見袁公路,有這些兵將,我自當為你謀得一個好職位。”周異點頭說道,不過說完,他看了看嚴輿又說道:“本來此次義舉我周氏無兵是不打算參加的,但是董卓****,我周氏也當有所表示,不如讓公瑾與你一道如何?”

“哈哈,不瞞伯父,幾月前我與公瑾打賭,我料董卓殘暴,必有義軍討伐。公瑾不信,我們約好若有此事,我們便一同參加義舉。”嚴輿聽到周異的話心頭暗爽不已,因為這不是周瑜個人的決定,而是周異的決定的。而周異是能夠代表周氏說話的,所以說,現在是整個周氏在表示對嚴輿的支持了,雖然這個支持及其有限,但是嚴輿有自信慢慢將周氏綁上自家的戰車。

“哦?竟有此事。”周異有些驚訝的看了周瑜一眼,然後看了嚴輿一眼。對於自己這個嫡子周異還是很了解的,看似平易近人,但若是沒有真本事,恐怕很難讓其看入眼內。

周瑜見父親周異臉有異色,以為周異對他隱瞞此事有所不滿便躬身說道:“此事沒有稟告父親,請父親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