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荊州防備(1 / 2)

“州牧大人,那嚴輿已經進駐廬江,如今在大官湖一帶駐軍,恐怕是想要染指柴桑,還請州牧大人增兵柴桑。”

說話的人是江陵太守蔡瑁,蔡瑁的二姐嫁給了劉表,在劉表孤身來到荊州之初,幫助劉表平定了當時宗賊四起的荊州。可以說,劉表入主荊州,蔡瑁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

“隻是如今孫策屯兵汝南,也是我心腹大患,畢竟他父孫文台喪於我手。德珪(蔡瑁字)依你之見,孫策與嚴輿,何為大患?”劉表摸了摸自己梳理得極為整齊順滑的胡須,眉頭微皺,一個孫策就讓他很頭疼了,如今又來一個嚴輿,劉表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孫策不過得其老父數千本部軍馬,便是得到汝南、潁川、陳三郡也不過是不久之事。如今馬兵不過萬餘,糧草不足萬擔。何況他還要防備兗州曹操,根本無暇顧及南陽(與汝南接壤的荊州一郡,而孫策實際掌握的也隻有汝南西部的一小部分)

而嚴輿得江東已有兩年,我聞江東連續兩年豐收,嚴輿又收山越之兵數萬,兵精糧足。何況廬江以北乃是袁公路所轄,嚴輿名義上乃是袁公路的屬臣,北上之路已斷,西進乃是唯一出路,所以,臣下以為,孫策乃小蘚,嚴輿是大患。”真正的蔡瑁與三國演義中那個廢柴可是大不一樣,這一番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

劉表聽完蔡瑁所說點了點頭,蔡瑁所說確實有道理,孫策雖然如虎,又與荊州有血仇,但是無論是從實力還是從環境上來講,對於荊州的威脅都不大。

而嚴輿則不同,嚴輿現在有實力攻荊州,也有理由有環境攻荊州。如果孫策南下,光是一個南陽郡就能夠讓他吃撐。而嚴輿的話,沒有大半個荊州,是滿足不了他的胃口的。

“既然如此,調兵兩萬前往江夏,一萬至武昌,一萬至柴桑,再調文聘鎮守柴桑。”劉表終於下了決定,兩萬兵到江夏,其中一萬到柴桑,又派大將文聘鎮守,這個陣容,還真是很看得起嚴輿了。

說起文聘,或許並不是很出名。但此人乃是劉表手下大將,因為劉表本身也並沒有太多出名的事跡。所以文聘在劉表手下時名聲並不怎麼大,文聘出名是在劉表去世之後。

當時曹操大軍南下,蒯良蒯越蔡瑁等人說服劉琮投降曹操,劉琮本來也就是群臣架起的傀儡,加上本身也沒什麼膽識威望,答應投降。

劉琮本來喚文聘一同投降,文聘不肯。要知道,投降這碼事,當然是要越早越好。你去得越遲,在別人心中的分量也就越低。

最後,荊州文武全都見過曹****,文聘卻仍然不肯前去。直到曹操接收了文聘的駐地荊漢之後,文聘才是不得已見了曹操。

而由於荊州文武連一絲一毫的抵抗都沒有,所以雖然曹操善待荊州文武,但是心中卻是有些鄙夷的。

見到文聘這麼獨立特行,自然是問文聘為何不降,為何不見,某非是不要榮華富貴了?

文聘當時是這麼回答的:“聘雖不能輔弼劉荊州效忠朝廷,然卻願據守漢川保全土境,如此才不負劉荊州之弱孤。今土境全失,死亦愧於地下,聘心甚悲,無顏見明公。”說完唏噓抽噎,雖不知道是真的還是裝的,但是卻是把曹操感動得一塌糊塗。

當然,若隻是一段三流的蹩腳表演的話,文聘自然不會有後來的赫赫威名。

那之後,曹操厚待文聘,又授以軍隊,堅守江夏。隨後曹操赤壁大敗,逃了回去,文聘當時對曹操寫了封信,上麵說道:“聘初愚鈍,甚得明公厚愛,深夜思來,每每涕下。今明公小挫,且安心休養,有聘一日,孫權小兒休得過江東。”

沒人知道曹操當時看了這封信是什麼感覺,但是文聘在江夏,一守就是將近二十年,這十幾年內,孫權是真的從未通過江夏踏上魏國土地。就算是蜀魏大戰,魏國南線防禦空虛之時,文聘也是穩穩的守住江夏,讓孫權沒有任何可乘之機。

文聘以十幾年的戰績與忠心證明了曹操當初的識人之明,雖然在曆史上名聲不顯,但卻著實是一名難得的大將。

有這樣一名大將鎮守柴桑,嚴輿想要攻陷柴桑,難度至少翻了一番。

好在嚴輿現在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除了少數人之外,根本沒有人知道嚴輿手下究竟有多少兵馬。雖然打探到他收了數萬山越兵,但是恐怕沒有人能夠料到嚴輿一下子就是收了將近五萬人。

至於之前練的兩萬人與太史慈劉繇收編的兩萬人,知道的就更少了。畢竟嚴輿兩年前回到江東之時也不過數千人馬,誰能夠料到他竟然一下子就拉起了十萬人的軍隊。以江東不過數十萬百姓的基數,實在是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