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雖然算是被趕了出來,但是回到馬車上的嚴輿卻還是忍不住大聲的歡笑。
策馬跟隨在馬車旁的龐統當然明白嚴輿為什麼高興,能夠因為一句不輕不重的話而發飆,轄下百姓對自己如此愛戴,任何一個君主都是足以高興自豪的。
當然,對於這一點,龐統其實是有些不以為然的。百姓是組成一個國家的基礎,但是他們是被管理者,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百姓,而是人才。
有出色的人才,管理百姓自然不在話下。雖然如此說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但是從結果上來看,確實隻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愁管理不好天下。
當然,管理好百姓跟利用好百官,最終所能達到的效果其實差不多,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為何曆朝曆代都選擇了利用百官,而非直接麵對百姓?
很簡單,這是一個成本問題。
能夠讀書的人少,籠絡起來自然比較容易。而百姓……實在是太多了。任何一個小問題放大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十億倍,那都將不再是一個小問題。孰難孰易,不言而喻。
曆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比喻,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但是在大多數統治者眼中,卻並非如此。
民如羊,官如牧;君統官,官牧民,天下皆歸君。這才是統治者眼中的天下,也是他們極力想要維持的天下。
龐統眼中的天下便是如此,或者說,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此事怪不得龐統,時代如此罷了。
看看曹操,殺起人來從來不手軟,直接或者間接死在他手下的人不計其數。但仔細數數,真正死在曹操手中的人才有幾個?
寥寥無幾,曹操所殺,絕大部分隻是百姓。百姓在當權者眼中,其實真的與豬羊無異。
說起曹操,在消滅掉呂布之後便是帶著大軍回轉許昌。當然,與之隨行的還有劉備。奪下的大半個徐州曹操當然不可能還給劉備,劉備又一次失去了根基之地,隻是回到了許都之後曹操表劉備為左將軍。
左將軍已經是很高的職位了,身處中樞的劉備雖然遺憾於自己沒有根基之地,但是若能夠在中樞好好混,也未必就沒有前途的。
尤其是,漢獻帝對劉備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有著很深的好感。時常有各種恩賜給予,別說曹操,就是滿朝文武也都看出漢獻帝的目的了。
拉攏劉備,希望劉備跟曹操抗衡。這是很基礎的帝王心術,隻可惜,對於曹操來說,這樣的帝王權術實在太初級,太簡單了。
雖然漢獻帝不僅不像《三國演義》裏麵形容的是個廢材,甚至作為一個傀儡皇帝來說,他的表現已經是無可厚非。
但是,跟一代奸雄曹操比起來,漢獻帝還是太嫩了點。而且一直處在中樞的漢獻帝不明白,這個天下,沒有根基之地的人是沒有話語權的。
漢獻帝所處的朝廷,其實是曹操的朝廷。整個朝廷都是曹操的,一家獨大都不足以形容這種情況。劉備,劉備拿什麼跟曹操抗衡?
一個左將軍的職位麼?這個職位都是曹操給他的。
所以,雖然漢獻帝百般拉攏,但是劉備還是很謹慎的。雖然也對漢獻帝有一些回應,但是若讓他現在這種情況下跟曹操對著幹,那劉備是怎麼也不敢的。
不過劉備素來心懷大誌,若讓他就這麼臣服於曹操,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劉備雖然不敢現在就跟曹操翻臉,但也是在尋找獨立的機會的。
也就是說,劉備其實是有反抗曹操的機會的,但是決心不足。這些事落在了有心人眼裏,劉備也就值得被拉攏了。
有心人是誰?車騎將軍——董承。
董承當初被郭汜、李傕殺得東逃西竄,最後投奔曹操。但那是在萬分危急之下的權宜之計,而且當初明明跟曹操商量好了,大家算是合作。
但到了許都之後,曹操大權獨攬,董承這些人跟劉備一樣,除了一個一文不值的官職,沒有任何實權。這絕對是董承等人不能接受的,若隻是如此,董承等人當初何必廢那麼大勁兒逃離長安?又不是吃多了撐到想要運動運動。
為了奪回大權,董承一夥人開始密謀,而劉備則是他們拉攏的對象。就像是王允反董卓的時候拉攏呂布一樣,董承等人對劉備的期望其實是很高的。
如果能夠複刻那樣一場政變,那麼董承等人就將從邊緣人物一躍成為實權人物。當然,就董承這些人的操行,估計漢獻帝跟之前沒啥一樣,還是當傀儡。有些時候,這就是命……
隻是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夠按照模板去套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劉備跟呂布不一樣,呂布深得董卓信任,並且在西涼軍中威望不低。再說了,呂布可是有自己的嫡係部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