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場戰爭的好壞除了指揮者的指揮外,謀士的出謀劃策在戰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諸候的成功與不成功關鍵就在領導者對謀士的運用。
三國中謀士星羅棋布眾多,從而使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曾在網上看到了一篇有關三國大謀士的排名:孔明、司馬懿、周瑜、陳登、賈詡、郭嘉、田豐、楊修、徐庶、陸遜。對這個排名筆者難以苟同。筆者認為:一個謀士的智謀高低應該看他在一場戰爭的作用、看他一段曆史中所起的作用,看他對這個國家(各方諸候)所起得的作用。
當然有些過世很早的謀士,其才能亦不可小覷。如,郭嘉,他死的時候孔明還未出山。
綜合這些原因,筆者硬性給三國的謀士排名如下:
1、諸葛亮2、司馬懿
3、魯肅4、郭嘉
5、荀彧 6、周瑜
7、龐 統 8、田豐
9、陸遜 10、賈詡
11、羊祜
12、薑維
13、杜預
14、楊修
15、呂蒙
一、諸葛亮
孔明未出茅蘆已謀三分天下。他獻出了“隆中策”,使劉玄德由逆轉順,由弱走向強,智取荊、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稱帝於西蜀。點擊查看更多圖片
他的缺點:不善於培養武將至使“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將軍”的慘痛局麵。破壞吳蜀聯盟也是他所造成的。能保其主卻不不能說服其主,致使劉備死白帝城,連他自己也說:假如法正還活著,就能夠勸阻劉備征吳。凡是都由自己去做,使自己的生命過早的結束。且不該冤殺魏延。
劉備死後,他連連爭戰使蜀國國庫空虛,經濟嚴重下降。
二、司馬懿
司馬仲達是大謀者能大忍,而大忍始能大謀的人。說他是大謀士不如說他更是一代開國之君。由於他曾事曹家四代,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時,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轉危為安,就也列進謀士之列。
他確有智謀,其戰略並不在孔明之下。而其厚黑之能,連曹操、劉備均不可小覷之。《三國誌》一書有關司馬與孔明的鬥智寫得非常精彩,這裏就不列舉了。三、魯肅
魯子敬堪稱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其胸懷大局,且虛懷若穀,以大事為重,是大智若愚之長者之謀。
他提出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黃祖,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計策,被孫權立為國策。使東吳與魏、蜀成鼎足之勢。可以說沒有魯肅就沒有東吳天下。
四、郭嘉
郭奉孝謀略奇深,是曹操最為推崇的謀士之一。他對北方的統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曹曾想將後事托負與他,可見他的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