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
1
9年),當關羽率領荊州軍與曹仁、徐晃等在樊城大戰時,自家後方南郡卻遭到了以呂蒙為先遣軍的東吳偷襲。呂蒙令士兵白衣渡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南郡、公安,士仁、麇芳不戰而降,荊州易幟。
《三國誌·關羽傳》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三國誌·呂蒙傳》載:“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表麵上看是關羽惹怒了孫權,才招致東吳偷襲荊州。事實上荊州的歸屬一直都是蜀漢和東吳之間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老謀深算的孫權若沒有十足的把握,僅僅因為關羽的辱罵或擅取湘關米就動怒而進攻荊州嗎?
蜀吳之間的荊州問題
荊州問題,還要從一開始的“借荊州”說起。《三國誌·先主傳》:“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三國誌·先主傳》注引《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從權借荊州數郡。”
蜀漢方自然不會承認蜀漢轄境內的荊州地域是借的,但事實上,劉備能夠取得荊州那麼多地方,離不開東吳的支持。當時周瑜攻下江陵後,為什麼沒有趁東吳軍士氣正盛攻下江南四郡,反而讓劉備為荊州刺史去攻取呢?
東吳肯這麼吃虧,必定是雙方達成了一定的協議,而且協議必定是讓東吳有甜頭可嚐的,否則孫權怎麼會答應。東吳與荊州勢力由於早年孫堅之死而結下恩怨,一直多有摩擦,若東吳以自身名義進攻,勢必會遭到荊州勢力抵抗,而劉琦是劉表的大兒子,劉備在荊州也有一定名望,兩人在荊州都有一定的影響,利用他們來收複荊州,會減少許多損失。而劉備方麵也一定定了一些有利於東吳的承諾,東吳才會放任劉備去收取江南四郡。這個承諾,很可能就是承諾攻下之地中會有一部分分給東吳。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孫權遣人索要荊州之地,劉備說要拿下涼州之後才給荊州,孫權就派遣官吏直接到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上任,被關羽驅逐之後也隻讓呂蒙攻打這三郡,卻沒有派人到武陵郡,可見,這三郡很可能就是劉備承諾要給孫權的荊州土地。
周瑜攻取的南郡,說劉備是從東吳手上借的一點也不過分。孫權之所以肯借荊州給劉備,當然不是因為大方,而是有一定利益可圖,一來可以利用劉備防禦擁有長江上流地域的曹魏,減少防守壓力;二來自己可以集中兵力從徐、揚進攻曹魏,擴大勢力領域;三來以後勢力更強大的時候可以要求劉備歸還所借、所承諾之地。當然.劉備也有自己的心思,他也隻是在利用東吳,爭取壯大自己,所以不會輕易交出荊州之地。因此從一開始,荊州歸屬就是蜀吳之間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這個衝突在21
5年就爆發過,要不是曹操意外做了和事老,蜀吳可能在當時就開戰了。
拒絕罵使和檀取湘莢米
很多人認為當時關羽不應該拒婚,就算拒婚也不應該辱罵孫權,不應該讓手下擅取湘關米,把破壞蜀漢與東吳關係的責任都推給了關羽。那麼,關羽為什麼拒婚罵使、擅取湘關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