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簡介:曆史上曹睿是誰的兒子(1 / 2)

曹睿是誰的兒子?金性堯先生所著《三國談心錄》一書,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謎》,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觀點——魏明帝曹叡並非曹丕親生。關於這個觀點,現將金氏原文摘錄如下: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裏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據《魏誌·明帝紀》所述: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鬆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後,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盧弼《三國誌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冒鶴亭先生係近代著名學者,而著有《三國誌集解》的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由於這一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作支撐,因此不能算作蓋棺定論,說到底還隻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觀點。

為方便讀者,這裏一並將相關文字摘錄如下:

陸侃如《中古文學係年》,厘訂諸家之說,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說,曹叡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至於金先生究竟認同哪種觀點,由於文中並未明言,後學自然也不敢臆測,從文章標題《魏明帝生父之謎》看,或許是認為這個問題難以定論,尚需存疑吧。

但經過考證後,冒、盧之說貌似有理,實則無據,有極大的臆測成分,其實隻需仔細研讀《三國誌》相關原文及裴注,是不難得出“魏明帝曹叡確係魏文帝曹丕親生”這個結論的。

根據《魏誌·明帝紀》記載: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

如果假設曹叡於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駕崩時確實是三十六歲,經過反推之後將會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叡一歲 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叡十五歲

封為武德侯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叡十九歲 封為齊公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叡二十歲

封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叡三十六歲 駕崩

不妨再參照一下《魏誌·文帝紀》中關於曹叡受爵的相關記載:(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後,封王子叡為武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