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未解之迷(3)(1 / 1)

第3名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之謎

黃蓋火燒曹操的連環戰船之後,甘寧又在其陸上聯營放火,曹操見無處可守便要退回夷陵,但是一路十分狼狽,先後遇甘寧、淩統、趙雲、張飛,又加天逢陰雨水米未進,幾乎可用束手待斃來形容。最後關頭中諸葛亮之計奔走夷陵小路(諸葛亮料定曹操生性多疑,所以令關羽在小路生煙以誘之,是曹操認為此處乃為疑兵之計而必不設伏與此),曹操果然棄大路而走小路華容,結果正遇在此的關羽。

至於說關羽義釋曹操,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念其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對其的不予追究,放其護嫂去河北尋兄,再加上關羽乃義士,敖大夫而重士卒,從不恃強淩弱,在華容見曹操一行人實在可憐(其狼狽狀參見三國演義原文——眾士哀求,實在是慘不忍睹),曹操身為一國的丞相幾欲下跪求饒,加上關於在曹營的好友張遼的出現,使關羽更念起在曹營時的經曆,應該算是報恩於曹操,再念想從此可與曹操再無瓜葛。難到不怕回去被砍頭嗎?還是一個忠義之人

第2名顏良之死。

羅本:

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

嘉靖版:

關羽當時倒提青龍刀,將盔取下放於鞍前,來到顏良陣前,河北軍根本沒有與其交戰,而是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這種情況下關羽飛奔前來。而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而且某些版本的嘉靖版三國中還用括號補充一段(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麵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隻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關羽歸神時,作者借普淨禪師頓悟關羽之言也明了顏良之死“向日白馬隘口,顏良並不待與公相鬥,忽然刺之”。顏良被刺時,書中特地加上一句詩"隻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已經明言是因為劉備臨行語,才導致顏良束手亡。

這是嘉靖版中特意解釋的,小學生都知道,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編故事。赤兔再快快不過公車火車,中國普通路人還有奔跑哥火車哥呢,作為堂堂一名大將(徐晃出馬,與良戰二十合,敗回本陣。諸將栗然。),看到有人飛奔過來難道還是一個急刹車漂移轉個圈然後問我大耳哥在不在你們那?董卓那麼大個身子看到阿瞞兩刀都會“急回身”。

而如果按嘉靖版所說,關二哥是報恩心切急欲離開曹操,就不說關羽不曉得劉備有可能在袁紹那(被阿瞞瞞住),二哥又不是翼德,二哥作為一個智商流,看著顏良“不準備迎敵”說明有可能顏良已然得到劉備或袁紹的吩咐,如果一刀刺死了他袁紹怪罪下來把劉備給砍頭了那還搞個毛。。。

所以顏良到底是被快馬過來一刀刺死還是武神藏刀脫盔趁之不備一刀刺之,至今未解。

第1名五丈原時,諸葛七星續命,結果魏延破壞,真能續命?

這是出自三國演義中孔明在五丈原,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而點的燈,按諸葛亮的說法:“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一紀12年,在中國12是個經常用到的數字),但最後因魏延迅速入帳,使燈熄滅。此事見於三國演義104回。

按照北鬥七星擺設,前三後三,主燈居中(共七盞燈),每晚亥時到醜時由求壽之人點燈再走天罡步求神賜壽,燈旁按八卦擺設六十四枚旗幟,每枚旗幟上麵必須有不同的神仙,每日走完之後都要添油三分之二即可,走完滅燈晚上再點燃,若途中主燈滅了就說明天命如此,汝當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