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玲是抱著榮歸故裏的心態來到鳳凰村的。
今天,她帶著她的黑人老公和女婿,坐著市裏陪同的車隊,一路浩浩蕩蕩開進鳳凰村裏。如今的鳳凰村早已不是陶勇當政時的那三間辦公室,小模小樣。迎麵是一個大廣場,廣場的四周栽滿了香樟樹,枝葉十分繁茂。廣場的北邊是一棟七層大樓。大樓的二層是公司的辦公室和村委會辦公室。
平時江海洋都在村委會上班,負責村裏的日常工作。說實在的,以前陶勇當主任的時候,村裏總有這樣那樣的事,找他的人很多,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江海洋當了主任,人人都忙於工作,根本沒有什麼事。有時候鎮裏一些無關緊要的會也不通知他參加,知道他公司裏的事多。再說,他的公司每年可以為鎮財政提供幾百萬的財政收入。都把他當做寶貝似的。
這次接待,江海洋和劉玲作了分工:由劉玲負責公司的日常工作,江海洋隻坐在家裏等著劉德玲他們,來了接見一下就行了。他們也要擺出大款的樣兒,不能自降身價。接見過後,由劉玲陪同看看他們的車間、基地和產品。
劉玲說:“這幾天你就好好過過老總的癮吧。”
江海洋說:“要不,我們換換?”
劉玲說:“我可不敢。再說,這也是公司的需要。我們不僅要樹立自己的品牌,還要樹立我們的人牌。全村都希望有你這張人牌。”
“行啊,我就好好把這張人牌樹起來。不讓鄉親們失望。”
這是十月的季節。滿山的紅葉間綴著黃色的梧桐,整個山上姹紫嫣紅,遠遠地望去就像一片片彩霞。收獲後的土地雖有些荒涼,但在人們的心中卻充滿了憧憬,因為這收獲後的土地正孕育著新的希望。
現在劉德玲一行由劉玲和村委會一班人陪著,走在剛剛收獲過玉米的土地上。他們當然不是來看玉米的,他們是來看園禾和洋薑基地的。
鳳凰村一半是平原,一半是山區。平原靠近縣城,山區卻離城較遠,環繞水庫四周。下午,他們和江海洋見過麵,談了一些合作的意向,雙方都沒有表態。劉玲提議先看看生產情況和公司規模。
劉玲就安排下午到生產基地看看。
這裏是一片環湖基地,都含在每個山衝裏。這裏的土地非常適宜種植園禾、魔芋、洋薑等當地特產。看著生長著大片的魔芋和洋薑,劉德玲一行看得津津有味,並暗暗稱奇。接著看了大型養殖場。最後,他們來到了農戶,想看看農戶都在幹什麼。
劉玲將他們領到王誌才的家。家裏隻有兩個老人在家哄孫子。孫子才一歲大,坐在椅子裏,手握著鈴鐺搖得很響。
王誌才今年六十多歲,在家負責田裏的農活。兒子和媳婦都在公司裏上班,每月有四千多塊錢的收入。
劉德玲走進王誌才的家。隻見屋裏很寬敞。地上鋪著紅色地板,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沙發、椅子靠牆放著。雖有些零亂。但足以說明家庭的富裕程度。劉德玲生在農村,對於農村這幾年的變化她還不大了解。
老曼德拉沒到過中國農村,對什麼都好奇。他一見就上前握住王誌才的手,嘰裏哇啦問個不停。王誌才看著他張著嘴叫,不知道說些什麼。劉德玲拉他一把,叫他別亂說,他們聽不懂的。
曼德拉就拉著江妍要她翻譯給王誌才聽。
江妍說:“他問你今年有多大年齡了。生活過得好嗎?老伴對你怎麼樣?”
王誌才笑著說:“原來是問這個呀。今年六十五了,生活過得很好。”他又指著和小孫子坐在一起的老伴豎起大拇指。稱老伴這個。對他好極了。
老曼德拉笑著,看一眼劉德玲,也指著她樹起大拇指對著王誌才點頭。劉德玲回頭瞪了他一眼,老曼德拉又笑起來。
劉玲說:“這隻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還有收入比他家高得多的家庭。房子蓋得很漂亮。有一家,孩子也在外國留學。聽說要帶回一個外國媳婦。大家都等著看稀奇呢。”
“是嘛。”劉德玲本來以為自己帶回來一個外國老公和外國女婿,在村子裏會引起轟動。不想人們都在工作,無遐來看熱鬧。不禁心裏有些落寞。
江妍和埃迪卻很好奇。在逗著那個小孩子玩。小孩頭上戴著婆婆做的“貓兒頭”帽子,臉上紅樸樸的。手上做的紅布小辣椒在手腕上一擺一擺的,很好看。小孩子看見有人逗他玩,在坐椅子裏一個勁兒地蹦。埃迪又是照相,又是叫。江妍也彎著腰逗他笑。
看了農戶,劉玲提議到他們生產車間去看看。他們又驅車來到工業區。這裏原來是一片農戶,新農村建好後,留下了這一片土地。他們就利用這片土地,建起了工業區。這裏都是大型廠房。裏麵都是生產線。工人們在有條不紊地工作。看見劉玲走來,就像沒看見,依然在忙碌。因為他們見的參觀人員太多了。幾個老外根本引不起他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