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1 / 2)

說實在的,對於張豪的突然轉變,江海洋是始料不及的。因為自從他認識張豪,就覺得這個人並不壞,隻是長期在社會上混,學了一些城裏人的奸滑,幹事果斷,不擇手段。他相信他的農民本質,就像他相信自己的農民本質一樣。他相信張豪是個人才。隻要充分發揮他的潛能,就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果不其然,他在他的手下幹了三年,給他幹出了一個像樣的公司,而且成了一個完全可以和城裏的老板相比的現代企業經理。他走在街上,沒有人認為他是農村人,是農民。相反,還得到了一向看不起農民的肖婷母親的賞識。認為張豪比江海洋更像一個城裏人。

看著張豪的成長,江海洋是由衷的高興,並舍得掏幾十萬給他們買房子。

可是,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現在的張豪怎麼突然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讓江海洋完全無法認識,無法理解的人。說翻臉就翻臉。不講義氣,不講良心。就是一般的城裏人也不會這樣做。他開始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他想,還是錢在作怪。動物吃飽了就不再攻擊人。隻會睡大覺。而人吃飽了就會想吃得更好。有錢了就會想到更有錢。貪得無厭幾乎是人的本能。他錯就錯在沒有讓張豪永遠餓著,讓他永遠沒錢。古人說:富貴生淫欲,饑寒起盜心。真是一點不假。

好在他這個人不是善於計較的人。認為走一個張豪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現在在他的公司裏已經積聚了一批年輕人。這些人都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他們已經在公司裏開始嶄露頭角,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擔任獨當一麵的老總了。

劉德玲在省城開設的商務辦事處,說穿了就是個采購站。她利用中國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說是投資項目,實際上就是租了一家工廠,把車間改成倉庫,然後掛上該國的國旗,和省裏的出口單位簽了個進口合同,生意就順利地開張了。

他們做的第一筆生意,是和梁恒波合作,進口一百噸黑木耳。貨到付款。可是當梁恒波把一百噸木耳送到他們那裏時,劉德玲卻說隻能付一半貨款,另一半等他們回國後馬上把錢打過來。曼德拉也笑著拍著梁恒波的肩,嘰哩哇啦地不知說著什麼。劉德玲解釋說,你曼叔說叫你放心,錢一分錢不會少你的,希望以後能再合作。

梁恒波想:他們是熟人,而且他們的工廠也在這裏,這國際貿易一般是不敢欺詐的。現在貨已經拉來了,再拉走叫他怎麼辦?就咬咬牙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他在心裏說:這次我是把身家性命都搭進去了,要麼就發,要麼就栽,成敗在此一舉。

梁恒波從未做過這麼大的生意,雖然有些擔心,但他替自己寬心道:做生意都是要冒險。不冒險就賺不到錢。

回到家裏,他把生意的事對春梅說了,春梅要他趕緊去找他們,說這麼大一筆錢,萬一他們跑了,我們怎麼辦?再說她總覺得劉德玲這個人有些靠不住。

但是,梁恒波卻覺得既然話已出口,如果再反悔就有些不好意思。再說他們已沒有錢了,要也是白要,如果扣住貨物不放,就更有些說不過去。因為貨他們已經裝船了。

梁恒波自我寬慰道:不會的,他們不會是騙子,而且他們辦事處就設在這裏。

春梅見他這麼自信,就說:“不行,你越說,我越覺得不放心。要不你把沒付錢的貨拉回來吧。”

“貨是拉不回來了。我們不能這麼疑神疑鬼的。”梁恒波嘴上這麼說,心裏也覺得不踏實。

這就是農民的心理,辦事存在僥幸心理,冒險也沒有一點把握。隻在心裏自我安慰:舍不得兒子套不住狼。

梁恒波因為不放心就每天到曼德拉他們辦事處去打聽情況。江妍和埃迪每天都在忙著業務。國內的、國外的都有。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梁恒波在心裏罵了自己一句:看你這個沒出息的樣子。還做什麼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