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的007計劃之周密、工作之細致,可謂天衣無縫。金蟬子自此從公眾的視野裏消失了,人間蒸發了!除了如來佛,誰也不知道他在哪裏,誰也不知道唐僧就是金蟬子,金蟬子就是陳玄奘。更沒有人敢於想象:唐僧就是佛教派黨主席如來佛派往東土大唐的007,而且是如來佛的嫡係二弟子。就連在佛教派中地位頗高、深得如來佛信賴與器重的觀音菩薩都全然不知就裏。如果不是金蟬子在唐皇李世民舉辦的水陸大會上主動現身,恐怕觀音菩薩想都不會想到金蟬子一直就潛伏在大唐帝國,更不會想到去找金蟬子來西天取經。
當然,憑著觀音菩薩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當她在大唐帝國第一眼看到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她立刻就明白了金蟬子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緊接著就明白了,黨主席如來佛要她來找的人就是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其他僧人也有可能完成西行取經的任務,但取經回來卻不一定能完全按照如來佛的意圖來宣傳佛教、弘揚佛法,並按照佛教派的和平演變戰略不遺餘力地去發展壯大佛教派的勢力。金蟬子在此潛伏這麼久,為的就是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所以,當觀音菩薩第一次在大唐國王李世民的水陸大會上見到唐僧時,她馬上就決定,領隊西行取經的人就是唐僧——隻有唐僧才堪此大任!
很顯然,要完成對東土大唐的和平演變,派金蟬子一個007到大唐的地盤上去工作是遠遠不夠的。為加快戰略推進的速度,增加戰略成功的勝算,還必須從對方陣營內部策反一些政治中堅分子為我所用——他們得到當地領導人的信任,擁有較大的行事權力,對當地領導人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由他們來作007工作,身份相當隱蔽,相對也更加安全。就像我們在各種戰爭片、諜戰片中見到的一樣。
在道教派的傳統勢力範圍內,佛派成功策反的第一個人就是判官崔珪。
崔珪乃東土大唐帝國開國皇帝李淵的舊臣,死後被執政黨道教派收編,在陰司森羅殿供職判官,具體掌管三界眾生的生死簿。有大唐宰相魏徵的話為證:
“崔珪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
這崔珪原本是執政黨道教派的黨員,可是,他並不真正信奉道教派的教義,而是信奉佛教派的教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佛教徒,或者說,是個不折不扣的臥底——佛教派從道教派內部成功策反的臥底。
正是判官崔珪,在陰司指引李世民目睹了“六道輪回”,使李世民對佛教教義深信不疑。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利用李世民的恐懼心理,力勸李世民以皇帝身份弘揚佛教。判官道:
“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陰司裏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李世民從陰司返回之後,果然對佛祖頂禮膜拜,對佛教教義篤信彌深。先是斥巨資“敕建相國寺”。工程完工之後,又聚集文武百官,全國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並著各處官員推選有道的高僧,上長安做會,欽定魏征、蕭瑀、張道源三位重臣出麵邀請諸僧,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設建道場。規模之盛,規格之高,不言絕後,可謂空前。不止如此,唐皇李世民還為弘揚佛法專門頒布了法律:
“自此之時,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李世民對佛教之熱誠與忠誠,由此可見一斑。
還是判官崔珪,利用職務之便,平白給李世民增加了二十年陽壽,讓他多當了二十年的皇帝——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去弘揚佛法,並帶領大唐百姓信奉佛教。至於崔珪是如何被佛教派成功策反,並甘心充當佛教派在天庭的臥底的,則因為佛教派的策反工作做得十分而成功,我們不得而知。
佛教派成功策反的第二個人,就是大唐帝國的當朝宰輔重臣魏徵。隻是因為魏徵隱藏得太深,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常人很難把他與佛教派007聯係起來。事實上,從種種跡象看來,魏徵早就被佛教派策反了。
魏徵身上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十分蹊蹺,令人疑竇叢生:
首先,魏徵與判官崔珪本來就過從甚密,雖然陰陽兩隔,卻經常夢裏相會,他們見麵都談了些什麼?要知道,判官崔珪可是佛教派在天庭的臥底啊!
其次,魏徵肉身凡胎,天庭憑什麼放著那麼多神仙不派,偏僻委托他來執行涇河龍王的死刑?當然,夢斬涇河龍王是魏徵自己告訴唐皇李世民的,這中間是否有什麼機關?李世民被召往森羅殿,魏徵憑什麼提前知道“料是對案三曹”呢?是不是判官崔珪早就和他通了氣?或者魏徵夢斬涇河龍王,李世民對案三曹,幹脆都是魏徵和崔珪裏應外合設計的一處雙簧?
要解釋發生在魏徵身上的種種非正常事件,揭開魏徵的007身份,還得從唐皇李世民被閻羅王召往森羅殿對案三曹的事件說起。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話說當朝兩個白衣書生李定、張稍在渭河邊閑談,無意之間透露了一個秘密。
李定道:“你那水麵上營生,極凶極險,隱隱暗暗,有甚麼捉摸?”
張稍道:“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獲滿載魚蝦而歸”。
不料書生的話被涇河水府一個巡水的夜叉聽見了,夜叉急轉水晶宮,慌忙報與龍王。於是,為了保護龍宮水族,涇河龍王決定設計懲罰這位算卦先生——龍王化妝為以白衣秀士,與算卦先生打賭算計行雨之事。本意是借機驅逐算卦先生,不料弄巧成拙,反而自己觸犯了天條,被天庭處以斬首極刑。
被天庭處以極刑,涇河龍王走投無路,隻得轉而向守城算卦先生求助。
龍王整衣伏禮,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戲之耳,豈知弄假成真,果然違犯天條,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誠曰:“我救你不得,隻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王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征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急急去告當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
後龍王依先生所言,向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滿口答應出手相救,卻又陰差陽錯沒有兌現承諾,以至於龍王被魏徵斬首。龍王死不瞑目,到陰司森羅殿狀告李世民。於是,李世民被召到陰司地府與龍王對質。於是,就有了李世民陰司遭遇判官崔珪,目睹六道輪回,回到陽世之後對佛教教義深信不疑,並身體力行,大力弘揚佛教,資助唐三藏師徒一行西行取經等一係列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