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研究馬鈞弩(1 / 3)

李群,陶謙,張超,和孫堅的大軍兵馬又往東走了半個多月,終於在五月中旬抵達了徐州地界,此處已經是徐州地界的黃集鎮了。從這裏繼續往東就是彭城了,而往南方向就是廣陵方向。孫堅堅持要快些返回長沙,所以就不想進彭城了。而是就在黃集鎮就和李群告別,然後陶謙對張超是千叮嚀萬囑咐的告誡張超,一路千萬照顧好孫將軍,到了廣陵後盡快安排船隻從海陵港出海,送孫將軍到羅縣。張超連連答應著。然後孫堅和張超就一起往南而去。李群和陶謙則往彭城方向而去

到達彭城以後,陶謙在彭城做了短暫的停留,就起程返回徐州的治所城市郯城了。現在的李群還不是合法的徐州州牧,所以依然是住在太守府裏。

一日,李群正在太守府的書房中寫兵法,是來自工業革命以後的西班牙的兵法,李群覺得將來有必要建立一支火器部隊,所以盡快寫出西班牙當時稱霸世界的兵法是必然的。他然為當時西班牙最厲害的兵法就是西班牙方陣。

西班牙方陣是貢薩羅?德?科爾多瓦在1505年那不勒斯取得的經驗基礎上,阿拉貢王國西班牙東北部批準,將他的軍隊編程20支部隊,稱為縱隊。每個縱隊有1000-1250人(混編有長槍兵,戟軍,火繩槍手和劍盾兵)這些人又編為5個連隊,相當於現在的營和團,是直接有縱隊司令或者上校指揮的。

在後來是20年裏,西班牙人逐步采用了步兵團的形式作戰,漸漸取代了過去的老實“戰鬥大隊”最初是每個兵團的縱隊數量都不相等,後果通過改進,全部采用了三個縱隊為一個戰鬥團隊的辦法,從而取削了戟軍和劍盾兵。

現在的李群在新寫的兵法中,雖然延續了西班牙方陣,但是卻沒有把劍盾兵和戟軍加入序列,而是直接采用的後世現今的兵法編隊,三三製編製。就是一個團由三個營組成,一個營三個連,一個連三個排。

在十七世紀中葉,為了適應當時的戰爭規模,戰術變化和火器的進一步發展,曆史上為坐區別的方陣稱為改良西班牙方陣。其具體的變化就是大幅度減少了長槍兵,而增加了火槍兵

但是在李群的兵法中卻不存在過多的長槍兵,因為李群是二戰時期過來人,知道刺刀。隻要讓鐵匠打造出刺刀,然後裝在長一米五的火槍上,那麼長四十公分的刺刀立刻就能讓火槍變成一隻長一米九的長槍,可以進行肉搏戰。無需過多的長槍兵

李群初步將這部新寫的步兵兵法命名為《新軍操練兵法》並準備等到招來鄭渾後,徐州各項工程事業開始走向征途,走向規範化的時候,等徐州的經濟在上一層樓,老百姓都豐衣足食的時候就推行這套兵法,並且準備實行軍銜製,師,旅,團製度的管理。

正在李群埋頭撰寫《新軍操練兵法》的時候,衛兵走進來稟告李群說:“主公,魯大人求見”

李群頭也沒抬,繼續寫著自己的兵法,隨意說道:“請魯大人進來”

不多時,魯肅輕輕的走進書房,看到李群正在寫東西,沒敢打擾,而是站立在了一旁等候,過了一會兒,李群抬起頭來看到魯肅已經來了,急忙說道:“子敬,你來就打個招呼嘛,怎麼在哪裏站著,快坐”

說著就放下手中的毛筆,讓侍從收起來寫的兵法黃紙,詢問道:“子敬來找我有什麼事難處理嗎?”

魯肅微笑著麵對李群拱手說道:“主公,在洛陽尋訪的馬鈞已經到彭城多日了,主公也不召見馬鈞,不知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