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李群和九公談過造船的事宜,九公自去準備造船的事情,李群找了甘寧談話,就是關於讓甘寧陪著九公去往下邳造船的事情,三日後甘寧和九公就會出發,自不去說。
先說其他諸侯方麵,自從孫堅得到傳國玉璽,然後又被李群帶著從彭城路過,走水路回到了孫堅的老窩長沙。
袁紹給劉表發了封信,意思當然是要劉表截住孫堅,歸還玉璽!劉表實際上也是當今皇帝的親戚羅,暫居荊州刺史,按輩分來說,是劉備的同輩,年紀大些自然是兄長,後來劉備被曹操趕得沒地方呆了,就跑到劉表這,暫時依附劉表。卻說孫堅在回江東的路上,劉表截住了孫堅,說了袁紹信中的原委,結果兩下談不攏打起來了,兩邊都有損傷各自回家了。我說這個劉表也是夠忠厚的,袁紹隨便說幾句他就和鄰居翻臉,打架,可見是在政治上缺乏頭腦,他豈知袁紹的真實目的,所以我覺得有時行事應多考慮一點,起碼應該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從這點看,在三國裏其實皇帝當的最舒服的是孫權,艾!事情不做,忠臣一大堆,當然後主劉禪那是更舒服拉,屁事都不管,不過就是名聲不好,哈哈!
但是這些都被李群所破壞了,孫堅沒有走荊州,所以袁紹的如意算盤沒打成,但是袁紹卻是個閑不住的人,總向整點事出來才行。
這個《滅卓盟》當然就此解散羅,各路諸侯紛紛回家,袁紹回到河內,因為缺少糧食就找冀州的韓馥借了一批糧食,心裏還是不安,心想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呀,
逢紀進言道:“主公既然心有天下,怎麼能屈人向人借糧呢,為什麼不考慮奪過冀州這塊錢糧寶地呢?”
袁紹道:“我是有這個想法,你有什麼好辦法呀?”
逢紀道:“可以如此如此。。。。”袁紹立刻向公孫瓚發了封信,信中說“:冀州韓馥無能,遲早把城池獻給別人,不如你我兄弟二人取之,然後平分!”
公孫瓚也認為韓馥無能,自然也想奪取冀州,就欣然接收,於是出兵冀州。冀州韓馥聽到消息,馬上向袁紹求救:“兄弟不能坐視不管啦,你我兄弟手足,千萬拉兄弟一把吧,況且前時缺糧我二話不說答應了!
袁紹說:"既然這樣我一定來”
結果帶著兵就把冀州霸占了,韓馥後悔不已,真是引狼入室、驅羊入虎口,丟下全家跑了!看見這個人,不顧家人確實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且說袁紹奪了冀州,公孫瓚派弟弟公孫敘前去賀喜,提起分地的事,袁紹推搪要公孫瓚自己來,還沒走到五十裏,道旁閃出一彪軍馬,自稱道:““我是董太師麾下大家!”亂箭射死公孫越。隨從逃回北平見公孫瓚,回報說公孫越已經死了。
公孫瓚大怒說道:“袁紹誘惑我起兵攻打韓馥,他卻霸占冀州;今日又假冒是董卓兵射死我弟,此仇不報非君子!”於是就祛病三萬,帶著白馬義從,殺奔冀州來。袁紹知道公孫瓚令兵而來,於是就領軍出城迎戰公孫瓚。
兩軍相會在磐河:袁紹軍在磐河橋東,公孫瓚軍在橋西。公孫瓚騎馬站在橋上,大呼說:“袁紹你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為什麼出賣我!”
袁紹也策馬到橋邊,指著公孫瓚說:“韓馥無能,願意把冀州讓給我,管你鳥事?”
公孫瓚道:“昔日本以為你是忠義的人,我還推舉你為盟主;但是現在的所作所為,狼心狗肺之徒,有何麵目活在這個世上!”
袁紹大怒說:“誰可擒住公孫瓚?”話還沒說完,文醜策馬挺槍,直殺到橋上。公孫瓚就橋邊與文醜交戰。戰不到十餘合,公孫瓚就抵擋不住了,就往自己的軍陣中敗陣而逃。文醜乘勢追擊。公孫瓚逃道軍陣中,文醜躍馬直接殺到中軍,來回廝殺。公孫瓚手下四健將,一齊迎戰;被文醜挺槍一槍,刺中一將,頓時摔下戰馬,剩下的三將都紛紛往後逃。
文醜一直追著公孫瓚出了軍陣後,公孫瓚往山穀方向而逃。文醜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公孫瓚頭盔中箭,頭盔掉在地上;披散著頭發騎馬而逃,騎馬轉進了了一個山坡;公孫瓚的馬前蹄被絆了一下,公孫瓚翻身摔到山坡下麵。文醜急握緊長槍來刺公孫。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將,飛馬挺槍,直取文醜,公孫瓚扒上山坡去看,原來是張飛:長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威風凜凜,滿臉的絡腮胡子,怒目圓睜,正吼叫著和文醜大戰五六十合,未見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