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剿滅餘家堡(上)(1 / 3)

東海郡,連雲縣郊外。

這時己進入六月二十八日,是三伏天中最炎熱的時候,家家戶戶閉門在家裏乘涼,田野裏己經沒有人在勞動。而正有一抬兩人小轎,前後呼擁著十餘個從人中,現在田間的道路上行走著。在轎子的四周還有幾個穿著暴漏的性感女郎,正高舉著扇子給轎子中的人扇風。

坐在轎子裏的人姓餘,名勝,是連雲縣餘家堡堡主餘中邪的三兒子。因為現在餘中邪以經占據了連雲縣,餘家也都搬到了連雲縣居任,因此這時餘勝也正趕向連雲縣去,不過餘勝的目地,並不僅僅是與家人團聚,而是另有要事。

李群真是搞不明白,既然在這裏的徐州地盤上有人居然敢占地為王,而當地的太守卻不上報州牧府,卻在忍受著餘家堡人的欺壓,看來完全剝奪地方郡縣無兵權也不是那麼容易說到啊,是該進行設立衛所的時候,實行軍民屯田製的時候了,此刻李群正行走在連雲縣郊外的官道上。

餘勝是中平二人被舉的茂材,也使餘家從一個普通的地方土財主,一舉晉升為正式的鄉紳門第。雖然隨後餘勝也想過要走正道,曾經到東海的治所郯城找過曹豹去打關係,但是卻都沒有結果,但餘中邪上下使錢,加上又攀上了陶謙的關係,因此也為餘勝在東海郡裏謀了一個書辦的差事。同時餘中邪自己也撈到了一個縣丞的職位,又花錢給另兩個兒子餘猛和餘勇弄了地方校尉的名頭,一家人也都有了正式的身份。

而餘家也是從那時開始時,開使發達起來,現在以經擁有土地八十萬三千多畝,還著代理了餘家堡周也一百八十多個村子裏稅賦,控製了三個鹽團,家資也積上億的財產。

當時在漢朝的時候,地方官吏腐敗不堪,把朝廷下達的稅收城堡給私人財主來征收,而地方官員隻管收

回地方財主上交的巨額稅錢,然後在從收取的稅銀中貪汙一大筆錢。雖然在李群統治徐州以後,對地方官員的腐敗情況進行了大掃蕩,殺了不少膽敢貪贓枉法的官員,但是卻還有一些地方豪紳無法完全清除掉,看來這次要以餘家堡為列子,來殺雞儆猴了,這也是李群這次果斷出兵的原因,是主要原因。。治理腐敗。

清除地方豪紳貴族,打擊地主階級,保護窮苦百姓的生存空間。

就在昨天,餘勝在東海郡接到了青州刺史孔融的書信,這才知道,徐州州牧李群似乎在挑餘家的眼了,因此餘勝也不敢大意,趕忙回到餘家堡來找父親商議。

那知他回到餘家堡之後才知道,這時餘中邪、餘猛、餘勇都以經搬到了連雲縣。不過從留守餘家堡的家人那裏,餘勝得知餘家堡和東海縣的水晶礦,硫磺礦發生衝突的事情,餘勝也不禁大驚失驚,老爹和老哥這事可辦得太冒失了,怪不得李群要找餘家的事,因此趕快又趕奔連雲縣。誰不知道那水晶礦,硫磺礦是李群的看家寶貝啊。,老爹和老哥既然想動本地太歲的土,實在是麻煩了。

因為攀上了陶謙陶恭祖的關糸,雖然餘中邪屈身低了一輩,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東海郡的地方官員對餘家的態度都恭敬了起來,來打秋風的更是沒有,遇逢大事連雲縣的縣令大人還要專程派人來請餘中邪去商議,

底下的差役們更是恭恭敬敬,見了麵都是餘老爺長餘老爺短的。因此餘中邪也不覺脾氣見長,漸漸有些不把地方官員放在眼裏了。

但餘勝到底是讀過幾天書,也去過郯城做事,而且又在東海郡裏混了幾年事,見識目光都開闊了不少。當然知道父兄的這種態度可不是好事。雖然餘家攀上了陶謙這棵大樹,但陶謙現在已經不是徐州州牧了,已經告老還鄉了,現在徐州的最高統治著是李群,難道父親真的不給李群麵子嗎?由其是這一回,父兄不知是那根弦不對,居然惹到李群的頭上來了,不用問一定兩個兄長做的好事,這幾年自己兩個兄長也確定太不像話了,簡直就是把眼睛長到腦門頂上,見了縣令都是一付淩氣淩人的樣子。但這李群是好得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