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的彭城,李群正在征婚的鑄造車間,仔細看著眼前鑄造完工的幾個大鐵筒。
問道:“文公,你確定質量還過關嗎?”鄭渾拱手道:“拿性命擔保,主公”
李群又道:“今天是否可以試炮?”鄭渾回道:“天氣晴朗,正是試炮的好時間,主公,這破還沒有名字,主公給命名吧”李群想想道:”這是三千斤的大炮,就命名為紅衣大炮吧”
鄭渾道:“那現在就去試射紅衣大炮吧”
介紹一下紅衣大炮: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也稱為紅衣大炮。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但是現在因為李群的穿越,紅衣大炮足足提前了一千三百年誕生了,因為紅衣大炮的設計簡單,操作簡單,工藝也很簡單,所以這種炮說白了就是一個大鐵筒子,隻要鑄造的堅固,炮的內壁光滑就可以了。適合從秦朝往後的任何一個朝代製造,主要看穿越者的知識含量如何了。
“主公,前方是徐莊礦區,哪裏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沼澤地,我在那片沼澤中修建了幾個土房,專門用來試射大炮的”鄭渾說著用手指著沼澤地中的一片青磚房子。
李群順著鄭渾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七八間簡易的土房,點了點頭道:“很好文公,叫人把紅衣大炮推過來吧,還有火藥,炮彈”
在鑄造大炮之前,李群已經告訴過鄭渾要製作出火炮的炮架,還裝上了木製的輪子,所以可他一輕易的把炮推過來。
李群叫人把炮擺放正以後,然後裝入火藥,用木塞壓緊,然後打開火門,灌入少量火藥,在連接上用醋泡過的火繩,然後從大炮的前端放入一顆重達八斤的鐵蛋。
“都往後退,捂住耳朵”李群邊說著邊調整紅衣大炮的射角,雖然李群前生並不是炮兵出身,但是身為一個營的少校營長,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每天耳聽目染也學會了炮兵操作炮的方法,也學著在裝填好彈藥以後,就開始調整視角。
過了一會兒,看來李群是調整好了,也退到了二十米開外的地方,然後讓一個侍者拿著火種過去點燃火繩。侍者雖然也怕死,很不情願,但是他卻更怕違抗州牧的命令而被幹掉,所以手哆嗦著拿著火種過去點燃了火繩。隻見火繩冒著黑煙往火繩盡頭處燃燒,快燒到炮背的時候,李群也用手捂住了耳朵。
“轟”的一聲居然,縱然李群幾人都捂住耳朵,依然被巨響著的耳膜發麻,大地如同地震一般顫抖不已。
“哇,這炮那麼大的威力啊,簡直比美國的榴彈加農炮還要厲害”李群自言自語道
“主公您說什麼?什麼美國榴彈加農炮?是番邦的嗎?”有不知道鄭渾的耳朵是怎麼長的,說那麼小的聲音他也聽的道,看來以後在他麵前不能說悄悄話了
李群笑道:“都是蠻夷番邦的東西,不足為奇,還是說說我們的紅衣大炮吧,走,過去看看大炮有沒有損壞?”說著就徑直走到大炮旁邊,仔細查看紅衣大炮的外表,在看看紅衣大炮的炮膛,果然完好無損,除了炮位往後退了一短距離以外,就沒什麼了。。
而紅衣大炮在開炮後往後倒退是正常的,有史料記載這種架退式前裝滑膛火炮,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經曆複位、再裝填,再次設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驟。訓練最有素的英國海軍也隻能2分鍾一發的射速。
前裝火炮是沒有可能提高射速的,因為發射一次以後,必須灌水入炮膛,熄滅火星,以幹布幫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幹,再填入火藥,助燃物,塞進去炮彈,然後再點放,這些動作相當緩慢和煩瑣,還不包括修正炮位。
這是前裝火炮的通病,能兩分鍾一發就不錯了,可惜一匹奔跑的戰馬在一分鍾內能跑的距離相當可觀,來得急開第二炮嗎?
所以前裝火炮的特點是射速慢,但威力大,轟城牆沒有問題,可對付騎兵那是笑話
在看遠處的靶子,那個土房雖然大小有三米高,但是從大炮的位置看隻有火柴盒那麼大,距離相當的遠,差不多有四公裏遠。而此時的土房卻被炮彈擊出一個大洞來。李群看了看距離,搖搖道:“才四公裏,距離太近了,這樣的距離如果是騎兵瞬間就可以到大炮麵前,根本打不了幾炮,所以我們要把大炮往後退四公裏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