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試射虎尊炮 神機炮二(1 / 2)

除此之外,一些由明初流傳下來的‘三將軍’、‘櫻子炮’很可能與‘毒虎大炮’一樣,被加以改造了。[11]這樣說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虎蹲炮都是由舊炮改造的?當然不是,直接用熟鐵新造的也不少。因為改造及新建,使各種虎蹲炮來源不一,所以這些炮的重量、大小並不一致,戚繼光的兵書就記載了兩種虎蹲炮:

一種是“長二尺,腹內粗二寸餘”[12],《武備誌》稱這種炮重三十六斤;[13]

另一種則是“三尺以上”的,但重量不詳[14]。

而有幸保存到現在的一門虎蹲炮實物,重達“四十九斤六兩”。[15]上述三種虎蹲炮的各種不同的數據,也證明虎蹲炮確實遠非一種型號。

就以身長二尺、重量達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為例,此炮由熟鐵製成,每次用火藥七八兩,可發射五錢重的鉛彈一百枚,為了防止“子小而口大”,“散出無力”的蹩端,再用重三十兩的大鉛子或大石“慢慢築入”炮口(如用大鉛子,小彈丸可酌情減少),[16]這樣就射程也大大增加了。

三.

虎蹲炮算不算大炮

以今天的觀點來看,戚繼光時期的虎蹲炮可能隻算輕型火炮。但是明代的人卻不這樣認為的。那時很多人認為虎蹲炮是大炮。戚繼光在論及火器時說:“快槍複有大炮,似可當虜聚衝。但大炮須防躍退,須去營二三十步。”[17]這裏的“大炮”,實際是指“三將軍”、“纓子炮”、“毒虎炮”等炮,《練兵實紀》也稱:“國初分在邊方,有所謂‘三將軍’、‘纓子炮’者;近時有所謂‘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體輕易躍,每放在二三十步外。”“炮大不可多得,數炮不能退虜,而群炮在後,不得齊放,適敗我事。”[18]

值得注意的是,戚繼光在不同的場合中稱“三將軍”、“纓子炮”、“毒虎炮”等炮為“大炮”、“炮大不可多得”,那麼,在一些舊炮的基礎上改製而成的虎蹲炮,當然也算大炮了。

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論家焦勖,將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口授的歐洲先進火器技術,編成《火攻挈要》一書,書中說到中國本土火器鑄造時,稱“其大器不過神威、發熕,滅虜、虎蹲,小器不過三眼快槍。”[19]將虎蹲與神威以及發熕相提並論,譽為“大器”。[20]

明朝的鄰國朝鮮,其人民在平壤之戰中,看見援朝抗倭的明軍,配備了各種威力驚人的火器,不久便在自己的軍隊中大力推廣火器。朝鮮官方史籍《宣宗實錄》稱“為當炮手,又須兼習各樣大炮。”還特別提到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稱:“此效篇內,亦似以佛朗、虎蹲、神飛等炮試放,以效其高下,豈專習鳥銃而已哉,火器翻釋,各給各哨,使之預講試放之法,來春為止,以前各樣大炮輪回試才。”可見,朝鮮人也把虎蹲炮與佛朗、神飛等炮並列為“大炮”的。[21]

歸根結底,古人對什麼樣的火器才算是大炮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明史》論及火器時也隻是含糊其詞地說:“大者發用車,次及小者用架、用樁、用托。大利於守,小利於戰。隨宜而用,為行軍要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