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車從南靖雲水謠回返廈門,我提議繞道到平和的三平寺廟看看,從小到大,一直對其耳熟能詳,但總沒有機會走訪,難免心留遺憾。寺廟位於平和縣與南靖縣的交界處,稍微一繞,就可以揀得一個便宜,何樂而不為?這座閩南著名的佛教古寺,香火很旺,長期以來廈門開有直達三平的班車,以方便善男信女的出行,我記得那班車上標明的是“三坪”,於是究竟是“三平”還是“三坪”,我們在車上有了爭議,偌大的一個“土”字旁,我不可能記錯。最後落實的事實是“三平寺坐落在漳州市平和縣文峰鎮三坪村”,“三平”“三坪”各有所指。典故記載:唐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僧人楊義中在漳州紫山(唐名三平山)創建“三平真院”。後因武宗反佛,寺被毀。義中曆盡三險三平,於鹹通七年(公元866年)擇九層岩和大柏山之間(今址)重建此寺,故名。
寺廟依山而建,頗有氣勢,不過中國的佛寺依山而築的比比皆是,而所依之山大多林茂樹蒼,鬱鬱蔥蔥。風水一說我是不大相信的,但宗教的信仰多少可以管住毀林的黑手,這點應該確信無疑。寺廟前的廣場相當開闊,知情人說都是近年擴張的,包括蓮池內的金觀音,以及邊上一個山腰上的巨型金如來,都在擴的範疇。
但實話實說,新建築令我興味索然,而老院落的布局則與南普陀大同小異,沒有多少看頭,一排專門燃放鞭炮的樓庭更令我反感,正準備失望而歸的當頭,發現鞭炮樓後側的一個山包樹林子鬱鬱蔥蔥,而且多為一些叫不出樹名的雜木或珍木的密集組合,令我大喜過望的林下居然有一泓清泉,清澈無比的清泉,這雜木林叫“虎林”,這泉叫“虎爬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杭州慧禪寺的“虎跑泉”,不知哪裏還有“虎撲泉”、“虎走泉”,這樣老虎的“四姿運動”就齊全了。廈門南普陀寺有“飲和泉”,早就被汙染了,“飲和泉”茶室用的泡茶水,應該是另有來源。據說這個“虎爬泉”原辟有飲茶室的,我探頭探腦,就是尋覓不見,不會是被那鞭炮台占了去,那就杯具了。
泉水出口處為獸形石雕,一列好幾頭,頭頭流泉不斷,我先淨手,再洗臉,進而衝眼鏡,一塵不染,就開始掬泉而飲,試了一口,清冽微甘,真真是某某礦泉水的廣告所言“有點甜”的感覺,因為現場還有鼓勵生飲的文字,就更為放心,“有點甜”和“有點渴”相見恨晚,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一掬再掬,咕嚕咕嚕一直喝到肚子圓,暢飲冰啤酒都沒有這等痛快,愚乃茶仙,故對泉情有獨鍾,人生在世,好茶、好水乃至好酒,都是隨緣的,很大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暢飲的是人與泉的緣分,這麼多天然清泉潺潺流入肚子,梳理和蕩滌五腑六藏,不亦樂乎,不亦快哉,越喝越覺得“密林養甘泉”妙不可言。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我以為“廟不在靈,有泉就行”,當然,如果能用“虎爬泉”烹地產名茶——“白芽奇蘭”,更是人生另一番享受,好茶好水,人生幾何,但緣分未到,不必勉強,先泉後茶終有時。
此時此刻,平和知名作家、《我的鄉賢林語堂》一書的作者黃榮才先生熱情有加,正在我們回返廈門必經之路的文峰鎮設宴攔截,虎爬泉水正好把老夫的胃腸清理一淨,以最佳狀態迎接一桌溪魚加綠筍的鄉土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