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忙碌開了,逸寧給所有的下人都封了個大紅包,讓他們都很高興。他還特意去了一趟馬場,賞了下人們好多肉食,讓他們好好過一個年。來年好用心幫他們幹活。冬天的馬場,很冷,沒了活兒要幹,大家都閑著,兩個年紀小的小子在追打著和狗兒玩鬧,逸寧看著他倆靈活的身子,心裏一動說:“把這兩小子叫過來,我問個話。”
因逸寧經常到馬場來,平時對下人們也和氣,兩個小子也不怕逸寧,逸寧問什麼就答什麼,倒也幹脆,逸寧很滿意,說:“把他倆帶上。以後就留在我身邊侍候吧。開年了,再買兩個人過來補缺。”這兩小子,他一個給取名叫初夏,一個末夏。都隻有十二三歲,和他年歲差不多。大家隻以為他想要兩個玩伴和書童,都為這兩小子高興呢。近身侍候的下人和在馬場裏幹活,那待遇可差得大了。
朱亮把整個馬場打理的規規矩矩,讓逸寧對他越發放心了,隻是朱亮年紀不小了,都二十二歲,這個年紀也該成親了。說到成親,逸寧又想起彭小山,他可比朱亮還大了一歲。這兩人要擱在普通人家早成親了,孩子都會滿地跑了,以後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家,就不可能整天整日的跟在他的身邊了,特別是彭小山,現在逸寧身邊也就他一個長隨了。所以他得先挑兩個人在身邊先□□著,才選了初夏和末夏兩人。要是不趁手,還得在外麵去挑呢。
回程的路上,逸寧一直在想著怎樣給朱亮和彭小山找老婆的事,想得他都頭疼了,最後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兩個大丫頭身上去了。這朱燕和王珊兒也年紀不小了,要是在京裏早該配人了。她倆都是十八九歲的大姑娘了,與彭小山和朱亮的身份也算相配,最重要的是這四人相熟,朱亮與朱燕又是親兄妹。要是他們真的能組成兩家,倒也挺不錯的。就不知道,他們自己有沒有這個心了。逸寧可不想弄出一對怨偶來。雖說是自己的下人,但親事上,他還希望他們自己滿意。
回到家裏,逸寧把這事和梅姑姑一說,梅姑姑馬上笑了,說:“難為寧哥兒了,終於想到這兩個丫頭年紀不小了。這事還不簡單,主子的話就是恩典。他們哪能不同意呢,更何況,我平日也在冷眼旁觀過,朱燕和彭小山隻怕也是互相有這個意思呢。”
“那太好了。姑姑去問問朱燕,我去問一下小山哥,要是他倆同意,趁著年後無事,早點把這事辦了。”逸寧不願意直接給他們辦事,在他心裏這婚姻還是要自己做主才好。
這一問,兩人果真都有意思,又有主子做主,哪有不同意的道理,逸寧高興的翻了翻黃曆,訂了正月十六的好日子。
這喜事兒一出,大家都替朱燕和彭小山開心,梅姑姑忙著帶王珊兒幫著朱燕備嫁妝,朱亮知道自己妹妹的這門親事,也很高興,寫了信給父母,直說彭小山是個好男人,讓父母放心。
王珊兒見到朱燕馬上要成親了,也想到自己的親事,她比朱燕不過小了一歲,也算是老姑娘了。在她這個年紀,好多人都當娘了,可是在澤縣這幾年,她也親眼見到了逸寧的難處,身邊的人就他們這些人,事兒又多,就是她爹娘也隻敢私底下說說女兒的事情,哪裏敢開口。這回見到朱燕和彭小山要成好事了,心裏總是有點悶悶的。梅姑姑看在眼裏,揪了個機會問她:“珊兒,這把燕兒送出了門,就輪到你了,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
“姑姑慣會笑話我。”王珊兒臉紅了,啐了梅姑姑一口。
“這孩子,姑姑可說的是實話。寧哥兒前兒也說了,辦了燕兒的事,就辦你的,這讓你自己挑人,還不快說?”
“我哪裏認得什麼人,姑姑就別混說了。”王珊兒又是驚又是喜,那臉紅的都快燒起來了,掀了簾子就要往外跑。
“珊兒,你看朱亮如何?”梅姑姑突然問。王珊兒不說話了,那臉上卻隱隱有了笑容。
梅姑姑一看這事有戲,打發了人去問朱亮的意思,朱亮哪裏有不同意的道理,更何況王珊兒配他也極合適。就連王家兩口子也放下了心中的大事,這女兒大了,朱亮又是他們看著的人,這門親事極妥當。他們樂意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