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遊(1 / 2)

三年過去了。逸寧的馬場和食鋪,賺頭一直很穩定,特別是今年,馬場的花椒終於結果了,顯見又是一筆收入。這幾年,逸寧也想著多弄點產業,但要忙著學習,還脫不開手來辦。隻是在馬場裏養了些雞鴨豬羊,這些最簡單,隻是賺頭不大,一年下來也不過是增添了二三百兩銀子,不過二三百兩也可以給他辦很多事,所以他也不急著要去賺大錢。

這一年,十四歲的逸寧第一次參加考試,原隻是想試試手,不料卻幸運的考得不錯,雖然排在榜末,卻也得了個秀才的功名,喜得梅姑姑等人,在朱氏墳前放了好大幾掛鞭炮報喜。大家都認為是朱氏在地下保佑逸寧呢。去年時,王青安和張雲山都已經取得秀才的功名,隻不過王青安是第一名,張雲山卻是名次較後。王青安和張雲山離開澤縣去外地讀書。倆人臨走前,一個勁的交代逸寧:“逸寧,明年你一定要去考啊,考中了也好過來和我們一起讀書。我們等你了。”

逸寧嘴裏說著:“好。”心裏卻說,我又不想考狀元,明年即使中了,也不會過來和你們一起讀書了。他早就明白,科舉之路難過高考,而且他也沒興趣去弄這些。所以在收到王青安和張雲山的來信後,提筆回了一封簡單的信,告訴他們,自己不會來和他們一起讀書了,而且以後也不再讀書了。至於當官,他更沒想過。

逸寧十四歲就考了個秀才,在澤縣還是引起了轟動,甚至學院的院長親自給劉家寫了一封信,為的就是讓劉家把逸寧接到京裏國子監去讀書,他認為逸寧是個好苗子,年紀小,又聰明,多加培養,前途不可限量。隻不過這封信卻是先落入劉二夫人王氏手中。王氏如今打理著整個劉府的庶物,劉大夫人不過是個寡婦,劉老夫人又老了,所以當家就是王氏。王氏自己的親兒子,劉飛揚如今已有八歲,早就進了學,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劉探花就親自教過幾本書,知道兒子是個讀書的好料子,哪裏會不好好陪養,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劉飛揚也能高中,光輝門楣。劉探花如今已是官居四品了,他名下是有個名額進國子監,可以給自己的親兒子。

王氏看著這封信,左思右想,明麵上,逸寧是劉探花的嫡長子,這個名額本就該先顧著逸寧。但王氏卻有私心,想把這個名額留給自己的兒子。要知道,在京城四品官可算不得什麼,而且國子監是什麼地方,不是想進去讀書就可以進去的。很多讀書人都擠破了腦袋,想進國子監,可是國子監每年隻收那麼多學生。所以進國子監的名額可是相當珍貴。

“二夫人,那位主子這麼多年都沒有回過京城,二老爺也重從提起過。您隻當不知道,就完事了。現在要緊的是,先把二少年弄到國子監去。以後就算二老爺和老太爺知道了,也沒話好說。”王氏的貼身婆子管媽媽給主子出了個好主意。

“就這樣辦。”王氏笑了,自己兒子先占了這個名額進了國子監,其他人就算知道也沒話好說了,反正名額隻有一個。

這一切逸寧並不知道,不過院長可是非常生氣,因為逸寧既不來學院讀書了,京裏也沒有接他回去。後來他知道,劉探花根本就不想管逸寧,氣得無話好說。但是人家的家務事,他也無權幹涉。隻好來找逸寧,一遍又一遍的勸他去和王青安他們一起讀書。

“院長,實在是有勞您了。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學生準備四處去走走。”逸寧說。

院子無言以對,歎了口氣,走了。逸寧怕院長再次來遊說,也怕院長再次自作主張給京裏寫信來幹涉自己,幹脆帶上彭小山,初夏和末夏,包袱款款的離開了澤縣。

這三年裏,初夏和末夏也跟著彭上山學了些武功,也跟著逸寧學了些字,逸寧當初果然沒看走眼,這兩小子,還真有些學武的天份,現在他倆的身手可比逸寧要好。說起來,主仆四人當中,逸寧的功夫最弱,不過就算最弱,普通的人一樣不是逸寧的對手。初夏長得壯實,十六歲的少年已經寬厚的背影已經象個成年人了。末夏雖然長了一副娃娃臉,卻比初夏精明的多,心眼十足。這兩人在逸寧身邊也呆了三年,逸寧很滿意。

彭小山現在已經是孩子爹了,他的大兒子今年兩歲了,朱燕肚子又懷了一個,原本逸寧是不打算要彭小山跟著侍候的,但是梅姑姑和彭小山哪裏放心讓他一個孩子,帶著兩個孩子出門。逸寧又是第一次出遠門,初夏和末夏兩人又沒有經驗,所以這一趟,彭小山是一定很跟著。

朱燕身邊有人照顧,又有梅姑姑的親自照看,丈夫不在身邊,她也沒意見。隻是叮囑彭小山,一定要好照顧逸寧。畢竟在大家眼裏,逸寧終究還太小。

出了澤縣,初夏和末夏兩人開始活躍起來,畢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遠門,兩人都很興奮,其實逸寧也同樣興奮,想自己總算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了,走出了第一步。

主仆四人騎著馬,一路清清爽爽的趕路,又不急著去哪兒,逸寧其實也沒什麼計劃,屬於一邊走一邊玩,走到哪裏算哪裏的心態。這第一次出門,古代又不比現代,還有個旅遊指南什麼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摸索,(選了一條與上京的路相背的路,他沒打算回劉家去。)所以他也沒給自己訂目的地,反正遠處有風景,慢慢走慢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