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武狀元(2 / 2)

一連幾天,朝中都在商議打戰的事兒,但是結果都令皇上極不滿意,三個成年的兒子,各持己見,朝中眾大臣也跟著他們分成幾派,吵鬧不休。他現在才四十出頭,身體健壯,起碼能在這個位子上再坐個十幾年,可是兒子們都大了,特別是三皇子,五皇子,十三皇子,都已經成年,各自有著自己的勢力範圍,已經給封了王爺,而另外還有十五,十七兩個十二三歲的兒子,也聰明的緊,成年後也得給他們各封個王。皇上一想到自己還在壯年,兒子們就已經虎視眈眈的瞄著自己屁屁下的橙子了,心裏就極不舒服。

沒幾天,皇上的另一個新令,讓眾人都大吃一驚,下了朝的雲琛和幕僚們關在書房整整二個時辰,也沒有議出個什麼有用的法子來。

皇上竟然要親自主持武官的考試,凡五品以上官員的子侄,年十二歲至二十二歲的,已經進學讀過書的男子都可以來應考,與文考一樣,名次分為武秀才,武舉人,武進士,武狀元等等,還會根據名次來分派相應的官職。而且已經取得了秀才功名的學子,隻需要通過一些基本的騎射跑跳等就可以直接升為武舉人,武舉人就可以直接分官了。當然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沒人阻擋。

此政令一出,朝中大震,誰都搞不清楚皇上此舉是何義,但是皇上卻駁回了所有人的反對,一定要進行到底,並且親自寫下一係列的考核標準。

劉侍郎和父親商量了一下,決定讓逸寧參加。他很明白,逸寧這個樣子當個文官,估計在官場中,混得好的機率很小。但武官就不同,而且就算不讓逸寧參加,憑他的身分,家裏子侄眾多,也必得派一人去參加。二夫人的親兒子,最大的揚兒雖然勉強夠格參加,但二夫人一定會想盡法子阻擋,大夫人的兒子們也隻有嫡子夠格參加,很顯然大夫人是不會讓自己這個病歪歪的親生子參加的。所以劉家就隻剩下逸寧這個最適合的人選了。在皇上的強勢下,所有官員家都派了人參考,劉家也不能例外,不過逸寧自己也想趁機擺脫劉府,所以他一口答應了。

雲琛知道逸寧要參加,也沒表示出吃驚,他反而覺得這是逸寧的一個機會,逸寧本人也說過,他不想通過科舉出仕,對於考狀元沒興趣,也考不上,考個秀才已經是盡了全力。但武考又不同,並不需要有多麼高深的學問,最重要的是一些身體素質與作戰方麵的考核。憑逸寧這身體與頭腦,完全能勝出。

京中大部份官員家派出的都是庶子參選,一來庶子想要出人頭地並不容易,二來嫡子們從小受到精英教育,也不想去上陣殺敵,所以大家都和一致的派了在家有點受寵的庶子參選。為的就是給這個孩子一點出仕的機會。對於逸寧這種身份,大家又明嘲暗諷了劉侍郎一翻,說他對元配嫡子不好等等,氣得他回家又衝二夫人發了一頓脾氣。

逸寧有了雲琛的暗中支持,再加上他已經獲得秀才的功名,又習過武,在考場上,他毫無懸念的一路高歌猛進,直達皇上的麵前,參加殿試。對於這個橫空出現的少年,大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就連皇上也不例外,特的在殿試上多考了他幾道題,從寫文章到舞刀弄劍,他的表現都讓皇上很滿意,於是劉逸寧就成了當朝的第一次武恩科的武狀元,並且立馬獲得了皇上親封的五品武官之職位。擇日去邊關,先在顧玉的旗下,跟著顧玉學習為將之道,打打小戰,弄弄資曆。

不得不說,皇上很厲害,經過他選□□的人,極少有大官世家出身的,差不多就逸寧這個狀元的父職最高了,其他的都是些沒落小官家的子侄。並且還有很多是從民間選上來的,其中的武榜眼就是逸寧的好友張雲山,他授了個六官品,跟著逸寧一起到了邊關。所以這批武官雖然眾多,但官職卻很低,並且與朝中眾人形不成什麼有力的聯係,當然也不可能形成什麼派係了。而且顧玉治軍極嚴,在他的手下想搞點小動作,也不容易。所以皇上放心大膽的把這批新的小官丟給了顧玉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