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美麗的傳說(2 / 2)

白曉穎聽完這個傳說,問導遊還什麼傳說嗎?導遊說有,還有很多傳說,而劉長樂他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隻吵著讓導遊再說一個,導遊看白曉穎他們這麼有性質就又給他們說了斷橋的傳說,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裏,隻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裏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裏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裏有酒藥三顆,可幫助你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裏,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一筆錢,準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一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麼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隻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裏。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麵,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看著導遊眉飛色舞的說著各種傳說,劉長樂他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心想這個導遊是找對了,能聽到這麼多關於西湖的傳說。最開心的還是白曉穎,因為是她找的導遊,看劉長樂很滿意這個導遊,也很開心的樣子,比她中獎還開心。趙文英看著他兩的相處模式,在看看劉長樂的反應,隻有搖頭的份了,覺得劉長樂怎麼這麼遲鈍呢!

到了中午,找了一家飯館吃了點東西,也稍微休息了一下,大家又恢複了精神,閑聊了一會,王勇強問導遊,“你怎麼那麼多的故事,是聽誰說的呀。”導遊笑眯眯的說:“我家就在西湖附近,從小聽老人們講這些傳說。”大家“哦”了一聲,怪不得能知道這麼多。這個導遊也很愛笑,一笑起來眼睛就咪成一個縫,看起來向送祝福的胖娃娃一樣,很招人喜歡。

隨後導遊又帶領著大家來到玉皇飛雲,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淩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湧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雲霧撲麵而來,飛渡而去。湖山空闊,江天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為‘玉皇飛雲’,以其壯闊、。玉皇飛雲景致也很讓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