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
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
而莫之能行也。
故聖人之言雲:“受國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以責於人。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宋教授看了看時間,已經很晚了,“既然故事聽完了,大家是不是也該睡覺了,明天研究所的人要來了。”
白曉穎不依,“我就說那兩個人很壞吧,其實這個也是現在人的心裏,為了怕麻煩或不想得罪人,不管別人的死活了,這樣的人最可恥。孔叔叔,我不依,你在講一個吧,最後一個,講完我們就睡覺了,好不好嗎?”
這次王勇強也很讚同白曉穎的觀點,“孔教授,你就在講一個吧,在講一個我們就去睡覺了。”
孔教授沒辦法隻好在想一個了,要不這些孩子是不會放過他的,歎了一口氣,“好吧,就再將最後一個,你們就得去睡覺。”
大家異口同聲說:“好”
“那我就講講“奴爾加”地名的來曆好了,那是說很久以前,這裏的部落間因為草場發生了爭執,後采便發展成流血的爭鬥。很多牧民在械鬥中死去,牲畜大量減少,牧民生活也陷入極度困苦中。發生爭鬥的兩方各有一撥人,他們勢均力敵,誰也完全戰勝不了誰,所以災難廣直在延續著。後采為了徹底壓倒對方,他們都想到了一個人,想請他來壯大自己的實力,以便最後取勝。這人名叫奴爾加,不滿20歲,是草原上有名的勇士和騎手。他不但孔武有力,而且富有智慧,頭腦敏捷。在前段時間兩撥人發生爭鬥時,他沒有參與,而且還勸過兩撥人的頭目,讓他們停止爭鬥,協商解決問題。但那些人被征服的欲望衝昏了頭腦,再加上積怨太深,所以都沒有聽他的。這一次兩撥人的頭目備了禮物先後來請他,要他幫自己參加兩方的決戰,以徹底戰勝對方。他沒有多說話,都答應了。這一天,那兩撥人擺好了陣勢,準備決一死戰。這時奴爾加騎馬執劍威風凜凜地來了。兩撥人都以為他是來幫自己的,都顯得很興奮。”
孔教授剛講到這,就聽帳篷外“哄”的一聲,嚇了大家一跳,劉長樂一聽就知道是做法的聲音,讓大家別慌,劉長樂和王勇強走在前麵,他們跟在後麵,大家走出了帳篷,看到前麵有三個五,六十歲的人,旁邊站著的僵屍,不就是古墓裏的那個僵屍嗎,怎麼會讓他們利用上了,真應該早早的給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