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鑒古玩 寶貝價值迷人眼(1 / 2)

吳迪在把黃金交給父親處理後,就帶著古董向外公家趕去,吳迪需要外公幫自己鑒定下這些寶貝,有哪些有收藏價值,有哪些可以處理掉的,未來一段時間吳迪隻怕會錢不足,不會嫌錢多的。吳迪的外公解放前是大地主出身,隻是因為抗戰和眾所周知的革命而家道衰落。吳迪的外公小時候上的是私塾,隻教傳統文化。家道中落後,又四處學習傳統中醫,因而古文化知識十分淵博。

經過吳迪外公的仔細鑒定後,吳迪確定了這些古董的真正身份。吳迪最先看到的宣德爐並不是宣德年間製作的,因為爐身有回文,這說明爐子是成德年間製作的,不過也是十分寶貴。

而那把有斑駁鏽跡的青銅劍可能是十分有名的工布劍。工布劍比較傳奇,相傳春秋時期楚王發現神鐵,求得幹將打造寶劍,幹將用神鐵打造出龍泉,太阿,工布三把寶劍!楚王得到了龍淵(泉)和太阿劍後,為免神器再被他人獲得,就派人追殺幹將和他妻子;因此工布散落到了民間。漢朝時期,飛將軍李廣得到工布劍,李廣含冤死後傳於其孫李陵,李陵被李廣利陷害受困於匈奴,被迫投降,做了匈奴右賢王;後來工布傳於李賢,李賢持該劍幫助隋打下天下,後受到隋朝隋煬帝陷害,逃至西域碎葉城,而唐朝李白即為其七世子孫。李白祖父與父親從西域幫助唐朝西域大都護許明欽逃離並隨其至蜀中,生育了李白,工布劍落入卻西域一敵對中原藩幫頭領手中,後展轉歸還到李白手中,李白之後工布劍便不知所在了(從上所述,可以看出,工布劍和姓李的幹戈很深,和西域也很有緣啊,隻是後來不知道怎麼流入了齊魯大地)。

曆史上工布劍並沒有具體的描述,不過龍淵劍為歐冶子及幹將為楚王所鑄,劍“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按說幹將同時打造的三把劍應該外觀差不多,或許當打造工布時,材料已然不足,才打造成了匕首的樣子。寶劍啊,曆史上有名有性的寶劍才多少,基本上每一把都是價值連城,一定要保存好,多少錢都不賣。等以後有錢了,一定要建一座博物館,把寶貝公布於世,讓大家都瞻仰瞻仰。

那把黃金彎刀確實是蒙古彎刀,不過上麵無字,外公也不知道其來源。而且黃金匕首除了特殊的人,沒多少收藏價值,吳迪也深以為然。

至於四塊硯台,則很有收藏價值。其中兩塊比較薄的是瓦硯,隻能確定有銘文記錄的一塊是漢瓦製作的,上麵記錄的是那位知府曾經在SX做縣令,因而收集了一塊漢瓦做了這塊瓦硯。而另一塊瓦硯除了表麵有牡丹紋飾,沒有其他的文字記錄,因此不知道其出處和時間。而另兩塊硯台,雕刻著團頭獅子和橢圓形硯池的是一塊歙硯。隻是這塊硯台也沒文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