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一連串的反問把包拯給問住了,想了又想之後道:“這麼說來這次征伐大理和當初奪取黨項兩州之地是一個道理?我明白了!”
包拯說的輕鬆可內心十分的沉重,蘇洵的話和官家的想法讓他覺得離經叛道,徹底的擊碎了他心中的是非觀。
什麼是正義,何為正義?
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讓他措手不及,按照官家的說法,即便是煌煌史書中的正義之戰也是如此,隻不過隱去了陰暗的拐角,隻把光明的一麵展現給世人。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儒家經典還有必要嗎?人人都如夏竦一般不擇手段便是,隻要達成的結果對大宋有利的就行,還需遵守什麼法禮?
蘇洵見包拯失魂落魄的模樣微微苦笑,自己當初聽了官家的言論也是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見識越來越廣,他愈發的覺得官家的所說的正確無比。
這世間就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義,同樣的也沒有絕對邪惡,就如陰陽雙魚一般互相轉換,重要的是看你在哪一邊,用官家的話來說隻要保持住本心就不會被所謂的正義與邪惡所迷惑,做到真我才是最好的。
沒工夫理會發呆的包拯,轉身前往衙門的簽押房,大戰在即誰用工夫給包拯做疏導。
而立之年的包拯相比年輕的蘇洵更難改變,一直存在他心中的儒家經典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隻有狄青這樣的大將軍才有權利設白虎節堂,蘇洵和姚光隻能在簽押房中籌備計劃,南蠻軍明日便會撤走,大軍也要連夜的做整頓,但首先要委屈一下烏骨托托……
人被吊起來的感覺不是很好,但最少沒有性命之憂,烏骨托托很是淡然,隻要能保住族人毀滅大理國,這些都算不得什麼,烏骨部是最傾向於大宋的,因為烏骨部落正好在大宋和大理的交界處烏蒙山。
對於大宋的繁榮有序和大理的民不聊生烏骨托托深有感觸,與其在大理活的不像人,不如在大宋體麵的活著,宋平這小子便在關鍵時刻送來了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宋平並不在意族長之位……
大理境內的所有烏骨部族人都會聽從宋平的差遣,這一戰將會成為烏骨部崛起的契機。
宋朝天子還特意賜名靠近烏蒙山的烏骨部為烏蒙部,甚至答應給予王的爵位,但是烏蒙王一定要定居東京城,這雖然是人質的待遇,可烏骨托托求之不得!
居住在繁榮的東京城,有世襲罔替的烏蒙王爵位,什麼都不用做便能得到大宋朝廷的俸祿,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美好的事情?
當宋平提出條件的時候,烏骨托托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下來,不光是為了烏骨部的未來,也為了自己家的未來,在烏骨托托眼中,這便是正義。
13464/370503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