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雕的皇帝(1 / 2)

沒藏訛龐和野利遇乞都覺得大宋封鎖西夏的青鹽不會持續太久,畢竟大宋的百姓也是要吃鹽的,西夏的青鹽又細又清爽,沒有鹽井中出產鹽粒的苦澀感。

沒有了西夏的青鹽,大宋的百姓還好說一點,可那些吃慣了細鹽的達官貴人怎麼辦?

不允許私自販賣?這在他們兩人看來就是個笑話,隻要有人需要,便會有人販賣,私鹽這種事情大宋想堵都堵不住!

這也是為什麼野利遇乞並未把這事放在心上的原因。

現在他們要做的便是等待,等待是漫長的,因為這種商品限製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才能顯現出來。

趙禎限製西夏青鹽的舉措確實讓大宋慢慢的開始暴露出弊端,丁謂接二連三的上疏,鹽價已經上漲的厲害,而朝廷卻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控製鹽價,因為誰都知道大宋禁止西夏人在榷場中販賣青鹽,而私自販運青鹽都是死罪。

鹽在封建時代就像是後世的石油一樣重要,有的時候甚至其地位超過了石油。

人活著就需要補充鹽分,朝廷控製鹽價的原因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得起鹽,保證社會穩定,當然鹽稅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財政來源。

大宋向一千戶百姓收取一文錢的稅和向鹽商收取一千文的稅沒有什麼區別。

可耗費的人力物力卻大相徑庭,這也是最早把稅收轉嫁到商人身上的辦法。

而現如今大宋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稅收製度,商人繳納的稅收中就包涵百姓的稅收,這也是趙禎免除各項雜稅的原因,在百姓不知不覺中就把稅款收了上來,隻不過不是從百姓的口袋裏拿,而是從商人的口袋裏拿而已。

別看這小小的變動,不光節省了人力物力,還能使得百姓對稅收不那麼抵觸,最多抱怨物價上漲而已,但現在的大宋物價,在蔡記和三司的控製下相當平穩。

現在鹽價增長不是朝廷能控製得住的,因為鹽價的多少是由鹽的多少來控製的,鹽少則價高,鹽多則價賤。

趙禎並不擔心,因為他有一個秘密武器,海鹽。

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人類食用海鹽的曆史很長,但處理的方法不好,海鹽多苦澀。

趙禎有辦法使海鹽變得細滑,鹽田法便是最好的曬鹽方法,隻需日曬便可得到最好的食鹽,趙禎已經派人去負責這件事了,也算是給海邊的百姓增加一條謀生的渠道。

隻需半個月的時間,大宋便會有源源不斷的海鹽從各個沿海州縣運來,在交通便利的大宋,這根本就不是個事!

古代商品的價格為什麼居高不下?

是因為運輸不便,在生產地的商品價格一般會很低,而到了遙遠的地方價格便會猛漲,現在的大宋交通便捷,物價穩定,趙禎相信國內的經濟發展會很平穩,而最大的利益來源依然來自國外。

西夏人便是一個冤大頭,當然遼朝也是這樣,更不用說遠在海外的阿巴斯王朝和倭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夏人看到了大宋鹽價的上漲,這是他們最想看到的事情,也許這樣便能迫使大宋購買西夏的青鹽了,這段時間大宋榷場的物價漲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