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爆發點就在曹瑋這個樞密使的身上,而趙禎就是平衡雙方利益的人,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朝臣因為利益的分配不均而把整個北伐計劃所耽擱下去,如果這種事情發生,趙禎會毫不留情的讓雙方都付出代價。
有的時候皇帝就是一個調解者的存在,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可不是說說的,自太祖開始就刻意的在文臣與武將之間製造各種矛盾,並且把唯有篡權能力的文人捧得高高的,這自然讓武將不爽。
看似精彩的杯酒釋兵權更是讓曾經跟隨趙氏的老部下傷心,太宗不賞大軍便揮師北伐,也是出於對武人的不重視,趙禎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更不會讓子孫因為自己的錯誤而承擔後果。
待夏竦和曹瑋兩人告退後,趙禎在車駕中沉思,如何劃分這次北伐的利益?對於北伐的成功與否趙禎不會懷疑,他有這個自信,以大宋如今的能力完全有壓倒性的優勢,東京城十萬禁軍皆是身著板甲手拿神臂弩,再配合百煉橫刀幾乎是武裝到了牙齒,更別說還有克敵神器的陌刀了。
大宋的優勢是什麼?……錢!
錢是什麼?
是國力,是武器裝備!
而在這個時代,武器裝備就是戰鬥力,戰爭說到底打的就是錢和人。
大宋富的就剩下錢了,人也是不差的,如今的禁軍可不再是之前的軟腳蝦,他們多時經曆過戰爭的老兵,就連後招募的新軍也參加過對南海諸國的征討。
一旦戰爭爆發起來,趙禎還能從大宋國內征調訓練已久的十六衛和已經退役的老兵!可以說大宋的有生力量是連綿不絕的。
要知道這還是在不發動民眾的情況下,封建王朝的終極王牌趙禎還沒有動用,征兵令看似簡單,所招募的士兵也都是農人稍加訓練便拖上戰場的,可一旦把他們放到戰場上,在明知不能後退的情況下,這些人將會迅速的成長起來!
否則那些起義軍為何人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鏟除?
車輪與公路的摩擦聲吱吱呀呀,趙禎不用看都知道是運載火炮的拖車發出的,經過雲南之地的軍械司匠人改良,如今的火炮體積已經小了許多,並且能裝在木質的炮架上由馬匹拖動,四匹馬拉的車乃是駟車,按照周禮這可算是公卿級別的馬車,所以軍中的將士們都叫這火炮為公卿炮。
趙禎相信有這個文明巨獸的威力,沒有任何城牆能經得住它的攻擊,難怪這個鐵疙瘩被譽為戰爭之神,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火炮解決不了的,一炮不行就兩炮,兩炮不行就用更多炮!
背嵬軍特有的馬蹄聲伴隨著趙禎的入眠,這一次趙禎把許多新式裝備用於了實戰,一來他們威力巨大,而來也為大宋積攢經驗,誰都有底牌,隻不過趙禎的底牌更大而已!
13464/365014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