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契丹、女真,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趙禎的檄文一出,眾將士齊齊施以隆重的軍禮,即便甲胄在身也單膝跪地:“陛下聖明,以仁慈之兵北伐契丹,收回燕雲故地,我等將士願以身效命,不敢稍怠,雖萬死而複金甌,雖萬死而全華夏!”
這是主動請戰,大宋的將士早已是熱血沸騰,他們沒有文臣那些軟弱的心思,他們經過多年的征戰和訓練早已不怵遼人騎兵,背嵬軍,踏白軍的強悍給了他們以自信!身上的板甲和陌刀給了他們以鋒芒!戰車,戰馬給了他們以力量!
三次軍演雖然大體相同,可軍演的內容卻越來越接近與遼人的對戰,也給大宋的軍隊以經驗。
皇帝手握天子劍與眾將士一同禦駕親征!這是多麼激蕩人心的事情?同時將士們也看到了官家的堅持,自太宗開始北伐,兩次禦駕親征都是失敗而回,兩次的失敗已經讓宋人談遼色變。
是官家帶領大宋慢慢的走出這種陰影,西征黨項,南滅大理讓大宋的文臣武將不再畏戰,怯戰。
既然官家能帶著大宋走出對遼人戰鬥的恐懼,那就一定能再次帶領大宋戰勝遼朝,將士們的這種信心是一種自發的,下意識的對趙禎這個大宋皇帝的信任。
皇帝的作用在封建時代基本上就是軍民心中的神,而趙禎一直把這一角色演繹的很好,有文治,有武功,鼓勵商賈,興辦教育,減少苛捐雜稅,推行格物,這一些列的變化都讓大宋的國力更上一層樓。
檄文剿詔一出,剩下的便是祭天出兵了,眼下軍心可用,趙禎可不打算拖延,更為重要的是他已經收到消息,耶律宗真率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西夏境內開拔!
這一戰對西夏人來說是滅國之戰,而對遼朝人來說也是征伐之戰,雙方都不會懈怠,戰爭的強度也一定會是前所未有的高,遼朝無論如何也是脫不開身的,眼下豈不是大宋最好的機會?
此時不出兵燕雲,難道要等遼朝大軍回援後才派兵?唯獨讓趙禎不爽的是,自己北伐燕雲怕是李元昊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吧?
大宋的舉措無形中成為西夏的助力,也讓遼人更加的難受,反倒是成就了西夏和李元昊,但北伐歸北伐,西夏也是在變相的幫助大宋,趙禎為了這次北伐策劃已久,許多的細節都是他親自策劃的,耗費的人力財力不知幾何,豈能怠慢?
祭天之後趙禎發出了開拔向北進發的旨意,大宋的探馬帶著皇帝的文臣夏竦和皇帝的檄文先行前往燕雲,大軍所在的花塔子鋪距離燕雲實在太近了,根本就沒有必要,也沒能力隱瞞行蹤。
怕是在遼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大宋的十萬大軍便已經壓境,十萬人要分成三路,如三把尖刀般快速插入燕雲十六州,三方還要互為犄角之勢,一旦遇敵也可隨時增援。
13464/364582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