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民族英雄主義情緒完全被調動起來,這種情緒在對大宋來說是積極的,是有利的,但在黨項人遼人,甚至是一賜樂業人看來則是極為恐怖,這種爆發出的民族自信讓他們心中產生了一種逃離的情緒。
這是如今大宋給人的一種壓力,身為宋人的百姓官員也許感覺不出來,但旁觀者看的是兩股戰戰,心生恐懼。
殘兵給人的震撼太大了些,以至於在此之後眾人才注意到領兵的將軍,狄青,楊懷玉,以及誰也想不到的蔡伯,這三人率領的檢校龍旗,清遊隊,朱雀隊,都是由北伐北伐老兵組成。
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殺氣就震懾住圍觀的人,這是從生死之中徘徊而產生的殺氣,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這些人無疑都是軍中的猛士,也是俗稱“首功”的士兵,他們在兩軍對陣時往往站在第一排,成為為大軍披荊斬棘的人。
身處大軍的最前列,麵對排山倒海般撲麵而來的敵人,他們將要麵對巨大的壓力,同時也要擁有過人的膽識,能從每一場戰爭中活下來的首功士兵,都將成為軍中最寶貴的財富。
之所以叫他們首功,就是因為他們的位置,如若大軍獲得勝利,首功之人必是出自與他們。之後也就這樣叫他們了。看似危險的位置,卻是軍中將士爭先恐後希望站的地方,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站的地方。
他們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並且有過人的能力,否則兩軍交戰之前,一觸即潰那還了得?自古以來“首功”士兵的死亡率要遠遠小於後麵的士兵,當然站第一排也有許多好處,比如記功多,裝備好,夥食好等等。
參與這次大駕鹵薄的士兵幾乎各個帶傷,除了文官和蔡伯以外的人也都是如此,趙禎身上的傷口也不在少數,他的那套皇帝的鎧甲之下也都是細小的傷痕,鴛鴦泊一戰,他身先士卒,長刀飲血斬殺遼皇,身上的傷口怎麼會少?
天子親征凱旋,將士歸城卸甲,按照原本的計劃,東京城的百官應當率領百姓出城十裏相應,但趙禎特意傳旨讓他們在東京城等待,大軍凱旋而歸,若在城外十裏相迎,必會影響氣勢,趙禎要讓東京城乃至大宋所有的百姓看到,如今的大宋軍隊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
這是一支由自己打造出的紀律部隊,這是有別於原本禁軍,廂軍的能征善戰之隊。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下,如今百姓包括文官望向這些大駕鹵薄中的士兵,眼睛中都帶有敬意,這些敬意是實打實的,沒有一絲摻假,皆是來自於將士們身上的傷痕。
軍隊是什麼?是一個國家的長矛利劍,是皇帝的爪牙,他們的素質到底,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安全,王朝的穩定,來不得一絲馬虎。
同時,北伐的成功也是趙禎在告訴朝臣,自己在兵事上的改革非常成功,自己作為皇帝引導大宋的前進也非常功成有效。
大軍的腳步一致,每一下都發出堅實有力的聲音,這是屬於他們的驕傲與榮耀,圍觀百姓的眼神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白白在戰場上受傷,即便是戰死的袍澤都是值得的!
他們不再是百姓口中的賊配軍,而是揚大宋國威,收複燕雲故地的猛士!隨著將士們的步伐,大軍發出整整高呼:“凱旋,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