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1 / 2)

原本大宋最北邊的析津府如今已變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平府,這裏成為了整個大宋的中心,開始的時候東京城百姓還沒有什麼感覺,畢竟衰落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但隨著貨物,人才,勞力,等等各種資源的向北轉移,慢慢的他們便感覺出了不對勁。

往來東京城的遊人士子不斷的減少,到後來甚至到了東京城的人也開始先北平府轉移了,商賈的嗅覺更是敏銳,他們第一時間便看到了東京城的衰落,也看到了北平府的崛起,於是商人是東京城中最早拖家帶口向北平府而去的人。

一旦商人離開,東京城的繁榮便開始蕭條了下去,百姓之家也跟著離開,但因為有工廠的存在,許都人還是不願意走,畢竟他們的飯碗現在在工廠之中,誰知道去了北平府之後會不會有這樣的好活計?

當然,東京城的生態鏈並沒有被打斷,商人離開了一部分,百姓離開了一部分,但是卻有一部分人不想走,畢竟在封建社會中,傳統思想還是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世世代代生活在東京汴梁的老人就不願離開。開封府的農民也不想離開自己的土地。

於是北上的人口隻有半半之數,五十萬人便已經是極限了,並不是誰都能經受得住旅途的奔波,而開封府已經發出告示,想要跟著遷都的人都有車馬盤纏可以領取,但如若是不著急走的人,待火車數量增加的時候,可以乘坐火車前往北平府,並且分文不收!

這無疑是一件好消息,從東京城到北平府隻需短短的五日時間,這消息已經在大宋傳遍了,簡直就是飛過去一般快捷,剩下的人們便更加不必擔心了,官家說了遷都的時間有三五年之長久,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們即便現在不走以後想走了還有機會,而且朝廷還鼓勵百姓晚些走嘞!

所以第一批前往析津府的大多是官員的家眷以及商賈之家,他們多是乘坐馬車走水泥鋪就的公路北上,實在經受不起顛簸的人隻能前往洛陽轉水運北上,隋唐大運河的好處被體現了出來,這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廣通渠,永濟渠可以連通南北,使得大宋的北平府也擁有漕運繁忙的漕運。

這是北平府的動脈,不可荒廢,在趙禎抵達北平府之前,便已經下旨不惜一切代價修繕隋唐運河故道,清淤,蓄水,不足之處開挖加固,務必使之通航。

北平府不似開封府,擁有完善的漕運,水網密布四通八達,僅僅依靠公路的運輸還稍顯不足,如若能把公路和漕運相結合,必會給北平府帶來更大的繁榮,待火車完全通暢之後,一條鐵軌變為兩條,到時間聯通大宋各地便指日可待,要知道兩條雙向鐵軌的出現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遷都看似簡單,隻要皇帝搬家就行,可其中的困難數不勝數,趙禎也是準備了許久才下決心遷都,畢竟這些能解決的內部困難和外部矛盾比起來便算不得什麼,草原上有著能毀滅華夏文明的存在,這才是真正的大患。

一個帝國,一個王朝不可能永遠延續下去,即便是趙禎都沒有勇氣如此說,他太了解曆史了,甚至可以說他就是曆史的一部分,雖然現在的趙禎在改變曆史,甚至創造曆史,但這個蠻橫的家夥總是不受人的控製,即便是趙禎在強大也沒有能力馴服曆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