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戰爭的主要動態,但大宋為了麻痹敵人,並沒有先行運送糧草,一旦這麼做很有可能被西夏人察覺大宋的戰略意圖。
但糧草乃是軍隊的動力,一支軍隊如果沒有糧草的支援,那基本上就是廢物,當年太宗的北伐戰爭也是因為糧草問題而出現許多不該出現的錯誤。
軍隊在抵達指定地點後便開始等待糧草,一旦糧草運達,那大宋便可向西夏發動進攻,當然其中也和西夏的情況有所關聯,軍隊的進攻也要搜尋戰機,這便需要一個極好的將領,隻有這樣才能捕捉到稍縱即逝的寶貴戰機。
狄青被臨時加封為輕易不封的驃騎大將軍,總掌大宋天下兵馬,雖然是這麼說他能調動的也隻有出征的三十萬大軍而已,但即便是這樣也是趙禎給予狄青的莫大信任。
這三十萬大軍是趙禎的心血,是大宋的中堅力量,用來北伐遼朝都是足夠的,現在用來征伐西夏,便是獅子搏兔尚盡全力,狄青坐鎮北路軍駐紮在烏蘭木倫河,這北路軍是大宋三十萬大軍中最為精銳的所在。
同時也是最為機動的部隊,全軍上下沒有一個步卒,皆是騎兵組成,這些騎兵可不是以馬代步的尋常士卒,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五萬人的背嵬軍,五萬人的踏白軍,讓這十萬人的騎兵部隊移動迅速。
狄青身為主將打算身先士卒,率軍親自攻伐西夏人,他們的主要作用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機動絞殺,十萬人的重裝騎兵部隊在進入西夏後便分散成為諸多單元,以五千人為一隊,在西夏的土地上開始絞殺所有看得見的武裝力量。
這是狄青的奇襲之計,也是狄青的以戰養戰之計,這十萬人的身上用布袋背負了足足夠他們吃上半個月的炒麵,並且還不一定用得上,因為以戰養戰,又因西夏獨特的草原遊牧生活,大宋騎兵對西夏部族武裝的進攻非常成功,在剿滅當地武裝和反抗力量後便會掠奪大量的補給。
宋人的重裝騎兵第一次在西夏的土地上馳騁,並展露出他們的猙獰。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麵,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甚至上好的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這是中原王朝的騎兵武器,是天生的王者,是對抗遊牧民族近千年曆史中沉澱下來的精華,大宋的騎兵身著板甲,如堡壘似得在草原上移動著,禦敵後迅速的放下頭上的麵甲,之流露出一雙雙冷靜的眼睛緊緊盯著目標。
來自大食的優秀戰馬在騎士的策動下加快速度,數千人的騎兵氣勢如虹般的撲向敵人,即便是以黨項人的彪悍也被眼前這一幕嚇得兩股戰戰。
隆隆的馬蹄聲便能擊潰敵人的意誌,破甲的馬槊迅速刺穿敵人的身體,馬上騎士夾緊槊杆,馬槊上的留情結抵住已經失去生命的軀體,稍稍用力便會被拋出去,馬槊便能再次發動進攻。
重甲騎兵給人的感覺永遠隻有絕望,黨項人即便是逃跑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擅長長途奔跑的阿巴斯戰馬往往會在後期追上敵人,背部背部暴露給追兵往往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