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爆發出的呼喊讓西夏人一時間麵色慘白,這種氣勢和現狀好似真的是這樣,雖然他們把大宋的南路軍十萬人分割包圍,但即便是如此他們還沒有消滅這十萬人便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要知道大宋的軍隊遠不止眼前的十萬之眾……
對付這區區十萬人西夏便要拿出幾十萬的大軍,若是大宋三路大軍齊聚,到時西夏要用多少人來阻擋,西夏總共才不過五十萬大軍而已,還分散在各個軍司,現如今大宋通過種種手段削弱西夏的軍力,單單是內遷歸附大宋的蕃部便有十幾萬人之多!
這也是為何沒藏訛龐一定要消滅南路軍的重要原因,一是要在氣勢上打擊大宋,二是減少西夏麵臨的壓力,狄青手中的重裝騎兵雖然可怕,但穩紮穩打蠶食西夏的大宋步卒更為動搖西夏的國本,他們所到之處西夏的城池土地消失的一幹二淨!
相比騎兵,步兵更加更加善於防禦作戰,而宋人修築城寨,以守為攻的戰術更加讓人頭疼,被大宋拿下的土地想要再收回來可謂是難上加難,這次沒藏訛龐好不容易抓住宋軍冒進的契機,怎能放過?
陸續有一些被打散的部隊出現在楊懷玉軍陣的不遠處,無論如何都是要接應的,否則便會寒熱將士們的心,並且收攏這些殘兵多少能增加現有的軍力,於是楊懷玉把軍中尚存的騎兵派出接應這些殘兵。
既然走不了,那就不走了!這已經成為軍中將領的共識,大宋第一次出現將門與寒門武將之間的惺惺相惜,雙方拋棄成見,一心一意的對付來犯之敵,也讓宋軍的士氣位置高漲。
傳令遊騎應該已經把消息傳遞給了狄帥,那南路軍接下來能做的便是等待,一路上的撤退使得大宋損失慘重,隻有駐紮下來並且形成陣形才讓大宋站穩了腳。
安營紮寨,等待狄青的救援才是眼前最好的辦法,楊懷玉開始了作為南路軍最高統帥的職責,盡量保全這些兵馬,畢竟每一個都是大宋的子弟兵,每一個都和自己一樣有著自己的家人。
奪下厚重的鎧甲,楊懷玉第一個帶頭開始挖掘防禦工事,陷馬坑,絆馬索,拒馬,等等這些都是對付西夏騎兵的利器,軍中的輜重還攜帶有大量的鐵蒺藜。
這種武器看似造型簡單,但用處卻非常大,在戰場上甚至能發揮出乎意料的作用,鐵蒺藜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四根鐵刺,用的時候隻要往地上一扔,總有一個刺頭會朝上。為了讓丟出去的鐵蒺藜能收回來,還專門在它的中間設計了一個小孔,可以用繩索穿過,方便收取。
鐵蒺藜配合拒馬槍以及絆馬索,陷馬坑使用效果驚人,並且大宋還有一支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弩箭部隊,這是曆朝曆代都能不能比擬的遠程力量。
軍中將士已經達成共識,既然當年李陵能以五千步卒血戰匈奴八萬大軍,所用的也不過是最為原始的大黃弩而已,現在宋軍裝備了最為先進的棘輪弩以,弩手也有萬餘人,還擔心受不住軍陣?
13464/40407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