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鋼鋒騎兵中的都指揮使,雖然隻有八千人,但他們的待遇與地位與上四軍一模一樣,連石虎都獲得了高價武將才能擔任的都指揮使一職,他是隻屬於趙禎調遣的殿前司官員,可見他在官家眼中的分量。
這八千人和其他各軍不同,雖然屬於楊仲賢這位西路軍主將的統轄,但卻有著自己獨立的作戰體係,並不同於普通禁軍將士,而且他們不是役兵,而是募兵,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募兵享受國朝俸祿,與役兵較少的軍餉不同,他們的活計便是軍人,就像上四軍中的老兵教員一樣,隻不過他們要訓練,並且隨時準備為國而戰,衝鋒陷陣。
甚至有不少人希望從其他軍中轉入鋼鋒軍,但這裏可不是想來就來的……
重甲騎兵乃是軍中的移動城寨,騎兵全身都裹在厚厚的裝甲之中,騎兵的坐騎也都身披重甲,隻有馬的小腿裸露在外,馬眼外也都罩有防止弓箭設計的眼罩,裝備一個重裝騎兵的錢財甚至可以裝備一小隊的棘輪弩手或是半個小隊的胸甲步兵。
大宋的騎兵盔甲在不斷的演變,為了方便甚至袖口還有保護兩手的連指手套,緊身甲外麵再穿上一件上衣作戰服,以防甲衣上的鐵片被日曬雨淋而生鏽,但作戰的時候便脫去那層上衣。
八千人的重裝騎兵著甲迅速,多年實戰與操練下來讓他們已經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兩兩之間互相配合,著甲隻需一盞茶的時間,戰馬是最先披上盔甲的,之後便是身穿板甲的騎兵踩著馬鞍上馬,這是一件極其考驗腰力與技術的活,畢竟整裝待發的騎兵單單是身上的盔甲便有足足有六十斤重。
還好大宋的戰馬全部是負重驚人,耐力持久的阿拉伯戰馬,當鋼鋒軍上馬之後,一支猙獰如野獸般的鋼鐵洪流便出現了,步卒見了大聲喝彩,叫好聲響徹戰場,這是屬於大宋的騎兵,這是大宋的力量,就如同後世人瞧見自己國家的威武之師後所發出的歡呼一樣。
在裝備上,鋼鋒與背嵬,踏白軍略有不同,他們不光裝備了棘輪弩和馬槊,馬刀等常備武器,還裝備了一柄極長的騎槍,據說這是官家曾經想出來的,在試驗了幾次之後效果很好才裝備鋼鋒軍實戰,若是在實戰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那自然會在大宋所有的騎兵中推廣。
這是一種木質的長槍,實戰中騎兵驅馬加速,使得坐騎以最大的速度對敵人發起衝鋒,臨接近時將騎槍水平或近乎水平指向敵人,利用衝鋒加成刺殺敵人。當然因為衝擊力巨大,騎槍的槍身一般采用有一定硬度而易折斷材料以便保護使用的騎士,所以這東西是一次性的,使用者會在騎槍折斷後立刻棄槍,拔出身上的特製的馬刀殺敵。
當然並不是這八千人都裝備了這種騎槍,隻有三千人裝備了這一極長的,他們的作用便是用來破陣,同時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威壓。
這些騎槍的規格都是一樣,基本是在兩米左右的長杆頭上安裝尖銳的金屬槍頭,硬木製的槍身在握持位置有護手,後部有配重的木錐,這樣當馬上的騎士舉起騎槍的時候便能輕鬆的掌握平衡,而有些騎士甚至會在馬鞍上製出槍托孔以吸收衝鋒刺殺的巨大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