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沒藏訛龐的叛亂未遂,整個興慶府開始產生一係列的動蕩,但沒藏黑雲的強力手段這時候才展現出來,已經群龍無首的西夏沒人能阻止她登上權利的巔峰,第一步她便是任用漢臣為軍中統帥,以文臣禦軍伍不是不可能,在這一點上原本的大宋便做的很好。
文人治軍的最大好處便是軍隊對中央的忠誠,首先這些文人很難叛亂,尤其是漢人充任的文臣更是如此,在他們的腦海中隻有忠君之道,即便位極人臣也不會打算叛亂。
隨著興慶府的軍隊被這些漢臣文人接管,整個興慶府的城防便岌岌可危,因為對這些漢臣來說,大宋的軍隊並非是一定要戰的,也可以講和,漢臣的又一特性被暴露出來,能不打就不打,能不死人,就不死人。
當然這種情況遭到了貴族中強硬派的反對,但他們的反對完全沒有效果,因為此時的西夏朝堂已經被漢臣和主降派的黨項人所占據,貴族是貴族,即便有些人擔任朝臣也很快被這些人所打壓。
現在的朝堂之中完全是沒藏黑雲說了算,誰讓她的兒子是西夏正統,皇帝可無論大小,他都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沒藏黑雲因為是他的母親,自然便可把持國鼎了。
隨著興慶府的權利交割結束,在第一時間沒藏黑雲向大宋派出使臣,在使臣抵達宋軍軍陣的時候,大軍便後撤三裏以示誠意,一時間興慶府的人都覺得太後是可以在西夏挑大梁的。
對於現在的西夏人來說,大宋的軍隊就如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隨時都會把興慶府吞噬個幹淨,一旦城破,那西夏還剩下什麼?連自己的小命都難保全。
於是朝堂中的文臣們開始傳出求和之聲,議和對於西夏來說並不難,也不覺得丟人,原因很簡單,當年李元昊隻要發現情況不對,時機不對,甚至是形勢不對都會第一時間向遼朝和大宋發出求和的國書使臣。
為此西夏人也覺得求和之事完全可以接受,畢竟他們以前長幹這種事,但沒有人知曉沒藏黑雲的打算,也隻有她知曉,求和其實就是降宋,這次和往常都不相同,往日裏西夏求和是積蓄力量,而現在西夏即便是再積蓄力量也不是大宋的對手,且大宋皇帝根本就沒有給西夏喘息的機會,若是自己不帶著西夏歸附大宋,怕是這興慶府瞬間就會被大宋夷為平地。
對於趙禎的為人,雖然沒藏黑雲不是很清楚,但沒人卻比李元昊還清楚,這麼多年來李元昊對趙禎的總結可謂是入木三分,所有的內容都記錄在一本小冊子中,而他死後,那小冊子自然被落入沒藏黑雲手中。
有的時候最了解你的反而是你的敵人,李元昊把趙禎這麼多年來在天下間的每一個動作都了解的透徹無比,大宋為何要發展格物,為何要南滅大理,為何要征伐南海諸國?
開始的時候沒藏黑雲還覺得無所謂,畢竟在她看來趙禎走上一代聖君的道路多時仰仗大宋的國力和他天子的名聲,但仔細的把小冊子上的內容看望,她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背後升起。
自從沒藏黑雲當了這太後,她便明白皇帝的政事有多麼繁瑣複雜,但現在看來,趙禎不光能處理好國事,並且一步一步把整個大宋帶上了一個高度,他的每一個動作,沒喲個謀劃都是極具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