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鍾,這種巨大莊嚴的樂器在流傳至大宋已然成為了禮器,它興於西周,盛於春秋延續千百年之久,直至秦漢。而在那之後,這些青銅鑄就的音樂之魂便被雪藏了起來,非大典不得擅用。
能演奏這巨大編鍾的樂師已經不多,但皇家必然是有的,他們敲打編鍾發出一種古穆莊嚴的聲音回響在天地之間,還真的頗有與遠古甚至天神對話的意味在其中。
編鍾架子上的精美的流蘇從角上垂下,在寒風的吹拂下仿若一雙小手不斷的撫摸這一旁的大鍾或是大鼓,一曰景鍾,一曰節鼓,這些都是趙禎知曉的,而當鍾鼓齊鳴之時,趙禎便徹底不知道那些樂器叫什麼了。
各種各樣,種類繁多,有琴而長者,如箏而大者;截竹如簫管兩頭存節而橫吹者;有土燒成如圓彈而開竅者;如笙而大者;如簫而増其管者……等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
趙禎坐在天壇前的禦座上等待,這時候還不是他一國之君出馬的時候。
凡祭祀之禮先要以鼓樂之聲響徹天地,向上天述說,向大地報奏,就如同到了主人家門前要敲門一樣,否則如何讓人家見你??
敲門之後便是自報名號,有歌者,其聲清亮,非鄭,衛之音相比,他們開口便是一陣怪異的聲音響起,給人以奇怪的音律,但趙禎不得不承認,這聲音很空靈悠揚。
隨著他們的歌聲,宮架前立起了兩個竿子,樂工皆是裹介幘如籠巾,穿著緋色長衫,並用一條棉帛作為腰帶纏在腰間,二個舞者如仙人般上前,頂紫色冠,上有一橫板,皂服朱裙履。
突然樂聲大作.趙禎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轉頭望向禮部的禮官,懷疑這貨是故意不說話的,否則為何僵硬在原地不成聲?
其實這怪不得那位,而是南郊祭天這種事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了,上一次還是在趙禎禦駕親征之前,祭祀之禮官已經換了不知多少人……
開始的時候文舞,但隨著音樂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快,最後消失,完全變成了武舞。
說是武舞一點也沒錯,因為真的在舞刀弄槍,趙禎身側的親衛已經把手搭在了兵刃之上。因為舞者一手軌短矟,一手執小盾,比文舞的人數還多.撃銅鐃響環之間又撃如銅灶突,如此氣勢真有些沙場之風……
還有兩人同時抬著一個大銅甕,不斷的敲打著地麵,趙禎明顯能感覺到腳底發麻,此時的舞者做出一連串的刺擊動作,如乘雲,如分手,氣勢駭人。
而趙禎身邊的親衛在麵對這一情況的時候,下意識的拔刀出鞘,橫刀劃過機簧,帶出的清脆響聲成了最佳的伴奏,一時間鍾鼓齊鳴,進入了一個小高潮,而舞者迅速退卻,躬身施禮。
趙禎揮了揮手,親衛還刀入鞘,聲音如一。
這次的南郊祭天確實和以往的郊祭稍顯不同,大抵是因為這次是有求於上天寬恕大宋的罪過,讓這場春災早日過去吧……趙禎並不會計較那些舞者,更不會計較這些親衛的緊張。
主持祭禮的官員顫顫巍巍的上前,剛剛那一幕把他嚇壞了,現在才想起來,是自己沒有及時向親衛司說明,才鬧出了眼前的笑話,不過剛剛親衛的動作真的讓這祭禮以及武舞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