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俙的手中擁有調動以及指揮破浪軍的密旨,這種旨意是極少出現在外戚手中的,而且一般是在趙宋開國之初,皇帝在緊急情況下給予的事從權宜的臨時調度權而已。
蔡伯俙拿到的也是臨時調度的兵權,而非永久有效的權利,這和他的身份並沒有關係,而是大宋的兵權早已變成這樣,沒有人能一直掌握一軍之兵權。
趙禎開了一個先例,既隨時授權與解除權利的機製,在皇帝授權的時候,你有權調動軍隊,指揮軍隊,但若是皇帝收回權利,或是到了規定時間,軍中的監軍,監官,便會立刻收取兵權。
趙禎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授予了軍權的同時,作為皇帝便要承受授予軍權所帶來的後果,承擔相應的風險和責任,同樣的皇帝本人也會享受這軍權所帶來的利益。
在授予蔡伯俙破浪軍調度指揮之權的時候,趙禎便已經考慮到了可能出現的意外,也做好了承擔後果的準備,大軍出海,消息互通極慢,甚至會有意外發生,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要毫無保留的相信蔡伯俙。
於是,蔡伯俙便獲得了大宋建國以來,最完整且沒有掣肘的指揮權,即是鼠三都站在他的一邊,破浪軍的將士都站在他的一邊,軍中還沒有派遣文資監軍,這才是蔡伯俙打算動手的主要原因。
破浪軍雖是水軍,但全部是禁軍將士組成,海戰還沒接觸過多少,尋常也都是圍剿海寇,補給倭國駐守之軍這種簡單的小事情,每天重要的操演便依舊是陸地上的攻伐作戰。
對於陸上作戰,他們早已習以為常,本能早已融化進他們血液中,融入到他們的骨子裏,隻要上過戰場的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戰士,若是忘了戰場上的守則,他們早已死了,哪有機會站在這裏。
當鼠三從帥帳中出來,並通過傳令兵曉諭全軍,大宋破浪軍正式對高麗作戰的時候,破浪軍中人聲鼎沸,不單單是為了袍澤報仇而激動,更多的是因為有機會雪恥而激動。
許多人認為此次出海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說不得要憋屈的離開這裏,繼續向倭國前進,現在突然說有機會報仇,誰不激動?!
破浪軍的速度很快,傳令兵傳令的同時,大軍已經開始整頓器械,收拾一應用度,探馬出營,兩萬人的大軍有條不紊的行動起來。
高麗承襲曾經上國大唐的行政體係,晉州便是晉州牧,州城名為矗石城,雖然說是矗石,可城牆皆是夯土建造的土城牆,大宋的軍隊很快在當地找到了幾個向導。
大宋本就是中運王朝,對高麗百姓的震懾自然要大得多,更何況大宋的商賈經常往來於高麗,買賣大宋的特產以及精美的貨物,極大的滿足了高麗百姓的物質需求,所以高麗百姓並未對宋人有多少反感。
反而是因為官吏對宋人商賈的欺壓,使得商賈越發不願前來之後,百姓對朝廷的官員更為仇恨。
雖然國小,民弱,但對中原王朝的文化卻十分仰慕,即便是遼朝都要遵從中原文化為正統,何況是附屬之國的高麗?貴族,富家,官宦,都要學習漢字,漢話,即便是高麗的朝堂文書都是漢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