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尖在輿圖上點了點道:“瞧瞧這四座州府城池的北邊是什麼地方?”
蘇軾細細察看便明白楊懷玉的意思,同時對他刮目相看,興中府的北邊是青山嶺,川州鹹康城之北乃是大華山,宜州,黔州之北便是墳山。
這三座山嶺構建了一道天然屏障,隻需少量在此駐兵,便可抵擋遼人的反撲,奪取這幾座州府之城的意義便也愈發的明顯了。
楊懷玉瞧見蘇軾的模樣再次得意的開口道:“這還不是全部,這幾座城池之間可是相連相通的,大靈河之水橫貫東西,自興中府至宜州漕運通途,亦可運兵!”
還真是如此,蘇軾頓時目瞪口呆,在他看來眼前的地圖不過是一張標注了山水走勢,城池布局的地圖而已,但在楊懷玉的眼中卻有如此多的門道,這下真的明白官家當初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望著得意的楊懷玉,蘇軾真心誇讚道:“官家有雲:武將也需天賦,治軍不妥可彌補,用兵遲滯可改正,唯獨眼光與生俱來,戰場上瞬息萬變,若是不能看透全局者,不堪為帥!”
楊懷玉呆了呆隨即心中五味雜陳,顯然官家任命自己為帥,其中必有考量,也是看到了自己的才能!
“眼下中京道你覺得會怎樣?”稍稍感慨一番,楊懷玉便把話題引上正軌,繼續讓蘇軾為他解惑。
“眼下?”
蘇軾稍稍一頓,拿起一個黑色的橡膠塊擦掉上麵所有的箭頭後,並在上麵寫下一個大大的宋字道:“官家順水推舟以完備之兵伐中京道,遼人不備,定然連連失守,最終我大宋各軍蠶食中京道四周之地,圍攻大定府,城破指日可待。”
指了指大定府蘇軾微微抬頭望向帳篷中的一點夜空:“中京道乃是遼朝州府最多之地,亦是最繁盛之時所建,除了燕雲便算是中京道最甚,平原廣而牧場多,水源豐而良田足,若我大宋拿下,可安置百姓不下數百萬,每年出產良馬口糧不知幾何……”
“那官家為何要北上東京道?”
蘇軾翻了個白眼:“誰都能看得出中京道的好,遼人自然也不會善罷甘休,早在我大軍北伐之時,中京道便駐重兵把守,皆因陛下意在遼東,遼人獲悉分兵北上,故中京道反倒空虛起來,虛實之計以是陛下和遼主之間的交鋒,非我等能有所領會。”
楊懷玉這下聽明白了,盯著中京道的輿圖看了半天之後,感歎一聲:“如說用兵當數狄大將軍,可高屋建瓴如坐雲端便是陛下了!此等虛實我輩不及萬一!”
這話是沒錯,蘇軾同樣感慨的點了點頭:“陛下慧眼獨具,與危局中另辟蹊徑,若是執意北上,便是要和遼人決一死戰!不弱趁其不備拿下中京道!”
說完便略帶神秘的對楊懷玉道:“你可知我大宋相較遼朝什麼最多?”
“什麼最多?”
“自然是百姓最多!如今我大宋百姓已過了一萬萬之數,這麼多的百姓有多少戰兵?百萬之數不算多,遼朝其實早已不是我大宋之對手!”
13464/440854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