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是最先要築起的,沒有城牆大定府就是一個笑話,它甚至連城池都算不上,現在大宋的軍隊最要緊的是繼續擴大戰果,以期在宋遼談判之前奪取整個中京道,到嘴的肉豈有吐出去的道理?
於是蘇軾便開始擔任這大定府臨時的知府事了,這是戰時的權宜之計,即便是沒有朝廷任命蘇軾也理所應當的擔任,他要調動全軍中所有的勞力建設城牆,同時也要恢複這裏的民生。
蘇軾發現與其讓軍士做工不如讓城中的百姓做工,以工代賑,這樣既能恢複民力也能完成必要的工作,算是最好的辦法,其實不用蘇軾說,一些城中的守軍就已經這麼做了,他們把手中的活交給城中的百姓做,而他們自己則是把軍糧分發給他們。
但蘇軾覺得還不夠,要做便要做的徹底,做的讓這些百姓感恩戴德,否則豈不是達不到效果?
於是大定府的複蘇開始了,百姓們加入建設大軍,開始對原本的大定府城牆進行建造,而蘇軾覺得不光是要把大定府恢複到原本的樣子就行了,要更大,更高,更強,因為這裏很可能成為大宋的北方屏障。
而最高興的人不是蘇軾,也不是彭七,更不是打了勝仗死了兄弟的士卒,而是身在北京城之中的趙禎,當張儉上朝參見的時候,傳捷的軍士一路從北京城的城門喊到了乾宇殿。
“中京道大捷,彭帥攻克大定府,殲敵八萬!”
北京城隨著這條消息沸騰了,城中百姓無不歡呼雀躍,這是大宋的勝利,是大宋這麼多年來除了燕雲之外的有一次勝利,同樣也是庶民的勝利,因為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買了中京道的戰爭債券……也意味著他們能在這次戰爭結束後賺的盆滿缽滿。
張儉剛剛參拜過趙禎,並且準備向趙禎遞交議和的國書,但誰知道這時,居然有一個身穿紅衣金甲的騎士衝進大殿,口中高喊:“起奏陛下,中京道大捷,彭帥攻克大定府,殲敵八萬,餘者或降或逃!”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張儉呆立在大宋的乾宇殿上許久,四周大宋的臣子在向趙禎祝賀之後便起身望著張儉竊竊私語,誰不知道他張儉是幹什麼來的,誰不知道遼朝就是為了議和才派遣他前來的。
現在大宋的一舉一動打了他的臉,徹底占據了中京道的大宋已經完全占了上風,遼朝還有什麼籌碼用來談判?如今的局勢變了,在大宋奪取大定府之後就變了,議和的前提不是大宋奪取中京道,而是大宋向不向北再度進攻的問題。
趙禎稍稍體諒張儉,畢竟是一個上了歲數的人從遼朝的上京城一路風塵仆仆的趕到大宋,雖然不是大宋的臣子,但也是華夏的血脈,一聲儒服穿在身上頗有大儒風範,說實話趙禎還真有點不忍了。
但作為統治者,大宋的皇帝,這種不忍也隻不過是一種心情,該下手的時候趙禎會毫不猶豫的下手,而且下死手…………
13464/438366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