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裏的大遼(1 / 2)

當蕭滿被押送到上京城的時候距離耶律洪基的死已經過去了六天時間,張儉心中其實非常感激趙禎,因為再晚一點,道宗皇帝的屍身便要運往陵寢之中。

大宋完全有機會或是借口讓他蕭滿抵達上京城的時間晚上一點,隻需要一點點便可耽誤遼朝的大事,可大宋並沒有這麼做,實在是因為不屑而為。

三個監軍風塵仆仆,看著蕭滿被送往遼朝的大理寺後,三人這才鬆了一口氣,領頭人望著張儉:“我等帶了我家安撫使的一句話:人已經送到,沒死在大宋,沒死在路上,你遼人心中的小九九我蔡伯俙知曉,不就擔心人被送到遼朝之後卻死在我大宋手中嗎?眼下我派人護送到了上京城,這人要是再死了,你們可就沒話說了是不?”

張儉老臉一紅,這確實是他所擔心的事情,但領頭的人話還沒說完,斜眼看了一下蕭滿道:“你們可要悠著點,這殺才可是一路上吃的飽飽的,莫要被他撐死在大獄之中。”

這話有些莫名其妙,張儉渾不在意:“到了我大遼的獄中,他便是想死也死不成!”

三人已經把該說的話說過了,其他的就不管他們的事情,眼下天色也不早,轉身就走,也不用張儉安排招待之類的,大宋的商會自然會給他們休息的地方。

張儉見挽留也無用,命人送上一小袋金瓜子算是酬勞,現在宋遼之間的貨幣根本就不互通,若是給遼朝的寶鈔,三人拿了便如同廢紙一般。

宋遼之間的狀態是個人都非常清楚,大宋強勢的讓遼朝產生恐懼心理,但在這種恐懼之下所醞釀的卻是另一種不服輸的情感。

對於契丹人來說,他們曾經的榮光太過閃耀,他們的強大不輸宋朝,他們需要一個鐵腕的君主引導他們走向勝利,而太皇太後蕭撻裏著實滿足他們的需要。

遼朝並沒有因為各方麵受到大宋的壓製而迅速衰落下去,雖然一種恐宋的情緒在遼朝蔓延開,西京道便是最好的印證,但遼朝的上京道卻出於絕對的忠誠。

聖宗皇帝對外獲得了澶淵之盟的勝利,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製,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達鼎盛。

先祖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蕭撻裏就是堅信這一信條的人之一,同時她也把這份信仰向整個遼朝宣傳,雖然是一個女人,但她在執政上的手段和眼光絕不比別人差。

她明確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自己的敵人是誰,自己需要如何去為遼朝謀發展,甚至是創造奇跡。

宋遼之間進入了平靜期,中京道戰事的落幕,西京道的人有一部分逃向了大宋的大同府,但卻不是全部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發現原來宋遼之間並沒有在西京道開戰的可能。

逐漸的,歸降大宋的百姓發現在大宋他們也能生活的更好,甚至比在遼朝好得多,隻不過要稍稍幸苦一些,但這並沒有什麼,隻要能賺錢,幸苦又何妨?要知道在原先的遼朝,即便是幸苦都賺不到錢的!

十萬人的流失對遼朝,對蕭撻裏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她卻沒有氣餒,也沒有悲傷難過,眼下大遼最需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