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不算完,在南方德幹地區的羅濕陀羅拘陀人強大的時期,波羅王朝也曾與向北擴張的羅濕陀羅拘陀發生過戰爭。結果發展成一種以曲女城為中心的三方混戰,並且最後贏得了勝利,建立了暫時的霸權。
但現在的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發現,波羅王朝的統治地位再次受到威脅,天竺的各個勢力都在蠢蠢欲動,而且他還有一顆最大的野心也沒有得到滿足,統一整個印度。
既然要統一整個印度,就必須要有強大的國力,而國力的最好體現其實就是財富,毗羯羅訶波羅三世從大宋的身上看到了商機,這是一個使他波羅王朝在經濟上崛起的最好機會。
於是,在不經意間,倆個國家的倆個君主達成了一種巧妙的默契,使得兩國朝著互惠共贏的一麵前進。
摩羯柯鈺知道自己前往大宋所負擔的使命,所以在一路上以最快的速度前進,但他發現自己實在是小看了大宋這個帝國,眼前的一切讓他流連忘返,各地官員甚至會設宴招待他。
開始他還能推辭,可隨著次數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高,他實在無法推脫,可在參加過一次宴會之後,立刻被這豪華奢侈的宴會所吸引。
大宋的文化,大宋的美食,大宋的禮儀,大宋的美人,以及大宋談吐風雅的文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覺得這裏才是人世間的天國!
但這樣一來,他抵達大宋京畿道神都的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減慢了,這一切也都是趙禎做的,他希望天竺的使者到達的太快,他還有許多事情要準備。
天竺,其實現在不應該這麼稱呼,而是該直接叫它印度,沒錯,趙禎在崇文苑中查看了史書,從唐朝後期開始便已經叫印度了。
印度者,唐雲: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禦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慈恩傳二曰:“印特伽國,謂印度也。”
也就是說現在就應該叫那片區域為印度,用當地人自己的話來說便是婆羅多。
趙禎有個習慣,便在麵對外國使者之前,詳盡的了解這個國家的曆史,文化,政治,和局勢,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程度,否則怎麼能從中獲取利益?
至於現在印度半島的局勢,其實不用趙禎刻意的收集,因為雲南路的官員早已做了,並且把印度半島的局勢以奏疏的形勢呈上,趙禎對著拿下亂七八糟的國名不感興趣,他知道,雖然現在的波羅王朝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外患眾多。
隻要知道這一點便足夠了,趙禎可不願大宋成為好心的東郭先生,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東南亞王權勢必會對大宋產生威脅,即便他們本身不想和大宋產生衝突,也會在某些時候不得已的發生摩擦。
但一個分裂的,征戰不斷的印度半島卻是趙禎最願意看到的現實。
13464/430176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