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失敗就在於對蕭撻裏和遼朝的輕視,對方知己知彼,而自己卻依舊保持著大宋不可戰勝的思想,這種思想也導致了西域之戰的失敗,不過還好,眼下是一個機會,可以彌補這一切。
要想吃透這個王朝就要從一點一滴開始,當初把黑手撤走確實是個錯誤,但撤走容易,要想重新部署卻太難,而且成本過高,還不如眼下自己親自探查。
三才也是搞不懂,為何官家當初要把皇城司和黑手從遼朝全部撤走,而且撤走之後的人卻消失在了大宋,完全沒有蹤跡,也不知去向何方。
對此官家的態度是一直保密的,從未透露出一個字,但卻說過:“朕要他們另有他用。”
這也是趙禎不後悔的重要原因,雖然從遼朝撤走了密諜,但相對於他們以後要擔任的重任來說,損失不值一提。
趙禎一身便服,在遼朝的上京城中隨意走動,而那些契丹人瞧見趙禎就像是瞧見空氣一樣並未有多少關注,因為上京城中的漢人本就不在少數,即便是大宋商賈也有不少出現在這裏。
宋遼之間已經恢複了通商,榷場貿易繁盛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商賈打破規則,親自帶著貨物前來遼朝,即便是宋遼之間在西域作戰時,商賈往來都不曾停歇。
由此可見商人的內心多麼的強大,在利益麵前多麼的“瘋狂”。
當然就是因為這些商賈的瘋狂,才有大量的關稅流入大宋朝廷的腰包,才有大量的錢財回流到大宋,而眼下讓趙禎想到一個問題,大宋應該積極地向遼朝通商…………
遼朝通過這次對西域的征服獲得了大量的錢財,而這些錢財可都是真金白銀,趙禎知道蕭撻裏會用這些金銀幹什麼,但他豈能讓遼朝輕易成功?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商品把這些錢賺走,而賺走的最好方法就是薄利多銷和高端路線相結合,既賺取窮人的錢財,又要賺取富人的錢財,這樣才會成功。
所謂的國事訪問事實上即使趙禎對上京城的一次全麵考察,同樣也是對遼朝的考察,他要用現代的,分析的眼光看待問題。
一天下來,三才和韓琦回來了,兩人帶著都亭驛中所有的人手在上京城中打探,開始的時候遼朝的侍衛還算警惕,但在發現他們打探的都是柴米油鹽,布帛菽粟之類的價格後便不再重視。
這些東西知道了有什麼用?能對大遼產生什麼樣的威脅。
但對趙禎來說,這些都是重要的情報,糧食的價格,布匹的價格,鐵器的價格,瓷器的價格…………甚至包括遼朝稅收幾何,百姓支出多少,所占收入的多少,等等這一切都是有用的情報。
在趙禎看來,國與國之間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戰爭形勢並非是刀兵相向的實體戰爭,更多的是經濟戰。
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戰爭形勢有時會很快摧毀一個國家和政權。
13464/426169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