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1 / 2)

對於軍人來說,永遠隻有戰爭和準備戰爭兩種狀態。

這句話是趙禎提出的,同時刻進了大宋軍隊的骨子裏,自大宋開國以來,軍隊便一直處於吊兒郎當的狀態,“得益於”太祖黃袍加身之事,趙家的人對軍隊有著一種天然的恐懼。

武將也成為老趙家最為防範的“敵人”。

可以說曆朝曆代如同大宋皇帝一般恐懼武將的幾乎沒有,但到了趙禎這裏才有所改變,最少是態度上的改變,雖然要防備武將作亂的可能,但卻不能因噎廢食。

同樣軍事建設也不能鬆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句話對皇帝來說特別的有道理。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兩者缺一不可,趙禎自繼位以來,一直提倡這種理論,不斷的重複之下,不自覺的影響這大宋朝堂以及民間的輿論,最終在大宋形成一股影響。

軍中的待遇是極好的,大宋有錢了,不光能照顧文臣給他們高薪養廉,還能提高和改善軍中的待遇,趙禎一直把軍人視作大宋的鋼鐵長城,要想馬兒跑,必須吃得飽,趙禎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大宋才興起一股從軍熱,軍武院也是年年招滿。

一個國家的人才是有限的,當朝廷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文臣之中的時候,文人自然更多,讀書人希望通過入仕來打破禁錮,在科舉之中一飛衝天。

而隨著朝廷對武將的支持,使得大宋從軍之人越來越多,軍武院的待遇是沒話說,不禁全包食宿,衣物,冰炭,甚至還能照顧子女。

這可是國子監都沒有的待遇,隻要有一個人入了軍武院,全家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好處,這樣的好事誰不稀罕?誰家要是出了一個軍武院的學子,整條巷子裏的人家都會羨慕。

於是大宋便有越來越多的人期望通過軍武院的考試成為其中的一員,隻要過了軍武院的考試,最少也可入背嵬軍中擔任虞侯,並且從背嵬軍中磨煉出來之後,也少不得校尉的軍銜。

大宋現在的軍隊有多少?何止數十萬!

十六衛是地方武裝上的常備軍,每軍一萬人便是十六萬之數,這還不算隨時可以征召的退役老兵,事實上十六衛可以在段時間內擴充至現在的三倍。

而禁軍的人數就更多了,從上四軍和邊軍退役下來的老兵不知有多少,大宋的工廠還就喜歡用這些廝殺漢,不愁沒有著落。

即便不想進工廠,朝廷也會在每年補充一些名額進入地方州府充當捕快,若是幹上兩年得到上官的提攜,再破幾個案子,那可就不得了,說不得能從捕快變成捕頭,捕頭還能有往上升的可能,隻要立功,捕頭也是可以成為縣尉的!

趙禎的一係列的操作使得大宋百姓的從軍充滿了熱情,不少人甚至棄文從武,得到了相當不錯的待遇。

當然,軍人的待遇提高付出的自然也要更多,訓練,作戰,極為幸苦,紀律更是軍中的鐵律,即便是主將也不能違反,思想建設更是少不了,文臣擔任的行軍司馬一方麵可以保證上級命令的有效執行,一方麵也要保證軍隊的紀律與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