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的南巡並不像曆史上的皇帝一樣耗費巨大,相反並沒有多大的開支,老爹的東封西祀擺在那裏,龐大儀衛扈從東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儀式抵山西汾陰祭祀後土地抵。
接著大赦天下,一時轟動。
老爹的所作所為早已被貼上了奢費萬巨的標簽,所以趙禎知道如何控製成本,減少開支,即便是他的朝廷有錢了,即便是國帑超越漢唐,趙禎也不打算放縱。
再說他還要為趙旭考慮,畢竟自己的兒子在那看著,一旦自己奢費過多,難免成為後世之君效仿的“典範”。
真宗皇帝為何要東封西祀,趙禎自己是清楚的。
東封西祀不僅在於以盛大規模的封祀禮儀來證明趙宋天家皇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權威性,也是禮治社會整合和調適統治階級政治秩序、強化意識形態和構建精神信仰的一場“思想運動”。
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東巡泰山封天禪地、幸曲阜祭孔子;西至汾陰登壇祀後土、又赴亳州真源縣謁太清宮,崇道封神、大造宮觀祠廟,搞的民間怨聲載道。
負麵的影響完全大於收益,這是“虧本的買賣”!
這一次趙禎要開帝王巡視天下的先河,把重點放在“巡視”而不是“出遊”之上,帝王為何要巡視天下?
就是要給地方官員以壓力,讓他們知道皇帝不是隻會待在神都城中,靠奏疏之類的東西了解地方。
同時也是給後世之君立下規矩,不可一輩子“躲在”神都城中,不察民情,不通地方,不曉吏治,這樣的皇帝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前途,一代還好,若是三代以上基本上就完蛋了。
任何一個王朝隻要有著強大的百姓基礎,隻要能保障大多數百姓以及貴族的利益,基本上就是不敗的,但這兩點最難調和。
趙禎有幸做到了,他不是靠著多高的才能以及智慧,而是靠著後世總結出來的經驗,大量的工廠帶動了整個大宋的經濟活動,使得百姓這一最主要的群體得到生活保障的同時也給貴族階級帶來了利益。
開始的時候趙禎不相信平衡才是帝王之道,但逐漸的他越來越明白這個道理,治國就是要平衡這個國家所有階層的利益。
這一點是必須的,無論皇權多麼強大,無論軍隊多麼英勇,無論疆土多麼廣闊。
火車在轟鳴中向南方駛去,現在大宋的鐵路最遠的北方已經能到達北京大定府,而最南端便是杭州城,而且這條鐵路的長度和延伸的麵積還在每年不斷的增加。
大宋的有錢不是一個地方的有錢,而是整個國家的富裕,地方上的民生也被納入官員考核的範疇之中,官員若是不能帶著地方百姓“奔小康”,那他的年底勘磨一定不漂亮。
趙禎一路上並未停留,火車抵達東京汴梁的時候才稍作休整,這裏曾經是大宋的舊都,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趙禎都很熟悉。
這讓他回想起當年和王語嫣漫步東京街頭的歲月,也讓他想起蔡伯俙抱著象棚柱子大喊著要看女戲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