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到火器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驚人的威力,靠的就是完美的做工,並且把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科技力量集中在了它的身上。
火器不似別到軍械,甲胄稍有瑕疵並無大礙,橫刀磨的不太鋒利也許會在戰場上用的不趁手,但卻不會致命。
但在大宋唯獨兩件東西做不得假,若是讓別人發現,軍械司的匠人必會倒黴,一者是軍中的棘輪弩,二者便是火器營中的火槍。
趙禎摩擦著槍身,現在大宋的火器已經強悍如斯,不隻是領先契丹人,更是領先於這個時代所由的王朝,可謂是一家獨大,同時還具有了壟斷地位。
這讓趙禎回想起了張舟的那份奏疏,對大宋大多數的軍隊進行火器換裝,同時裁撤冗餘臃腫的上四軍。
沒錯在張舟眼中,上四軍的八十萬人已經成為累贅。
這小子走的是精兵強將的路線,對火器充滿狂熱的他其實最為崇尚的便是強大的力量,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是槍炮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便是發射的次數和數量不夠多。
而龐大的軍陣和浩浩蕩蕩的大軍並不一定帶來正麵的收益,也許成為累贅,與其讓大軍臃腫不堪,步入讓他們成為靈活彪悍的精銳。
為此他甚至不惜請命趙禎用他率領的殘部六萬多人進行改革,廢除大多數士兵,給剩下的士兵全部裝備火器,也必須是現役之中大宋最好的火器,乾宇二年造。
除了火槍手外,軍中還必須保留的軍種有兩個,一是強大無比,近戰幾乎無敵又可抵擋騎兵的陌刀手,這些陌刀手可是大宋軍中的寶貝,每軍最多不會超過萬人,但這些不足萬人的軍隊卻能在危急之時改變戰場,扭轉乾坤不說,說不定會創造奇跡。
趙禎覺得張舟有些急功近利,火槍是好,是犀利,但如此急迫的上疏改革,實在是隻懂兵事不懂政治的表現。
兩者之間的關係看似對立,其實卻是相輔相成,軍事離不開政治的庇護,而整治也離不開軍事的站隊和保護,先在要改變大宋已經定下許久的製度,且不說那些人情上的東西,單單是處理“後事”的問題便有一大堆。
砍下去的士兵總要安排吧?遣散的費用要給出去,遣散到地方上之後還要安排這些退役的士兵,若是說不去管他們,可不就是隱藏在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嗎?
這還隻是開始,什麼人該走,什麼人不該走,哪些武將該加官進爵,哪些武將該回爐重造?大宋的兵部是不是要開始在軍武院中改革課程?培養全新的,擅用火器的武將?
這對那些已經學習了數年,數十年傳統戰爭形態的武將公不公平?
總而言之,這廝就沒考慮過這些,隻是把知己人為最好的改革方案往趙禎的案頭一放,接下來他就不管,趙禎甚至覺得自己被人欺負的同時還被人利用了。
張舟在指揮和用兵上無疑是一個好手,可對與改革於如何改革來所,他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菜雞”,但這隻“菜雞”有這極強的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