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八,又是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也是趙禎禦駕親征的日子,神都城的城牆上豎起了無數的紅色旌旗,大宋火德,崇尚紅色,鮮豔的大旗在風中飄揚仿若一層層的血浪。
趙禎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他還是遵照了禮部的規矩,祭了天地之後才準備出發。
他當然不是親臨前線去指揮衝殺的,坐鎮大軍的後方就好,如此一來士氣也被鼓舞,同時前線將士不用擔心他的安慰而小心謹慎,束手束腳以至貽誤戰機。
趙禎的親征事實上隻是給大軍提高士氣,穩定軍心,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能更快的收到戰報如此而已,趙禎絕不會幹涉各軍的作戰。
這是多年來他和武將之間的默契,皇帝以獨裁的權利幹涉武將的正常作戰,這本身就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
皇帝隻是皇帝,極少有能做到雄才大略又文武兼備的,這幾乎不可能,隋煬帝事實上也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很可惜他在征伐高句麗的時候獨攬軍權,最終也是征伐失敗。
放權事實上是一個帝王最難做到的事情,當你位高權重,當你萬萬人之上,當你獨裁的時候,多年養成的習慣便會不自覺的驅使著你去幹預權利。
趙禎知道這個習慣,也經常被這習慣左右,但他努力的去克服,因為通過丁度的講史,他發現,有時候平庸的皇帝任用將才往往會獲得戰爭的勝利。
反而是那些雄才大略之主會在戰爭上栽跟頭,有時甚至是狼狽不堪,醜態百出。
為何?當然是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有才能指揮軍隊,既然當了皇帝可不就是全天下都應該由他指揮嗎?
這時候,高高在上的君王就會忘記,皇帝也是一個職位,他即使權利再大也隻是皇帝,並不能擔任將領的位置,有的根本就不具備良將的潛質。
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君王感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那些天資平庸的君王卻是恰恰相反,他們貴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會輕易的幹涉將領的指揮,隻要用人的當,往往會收到奇效。
趙禎便是如此,他不會幹涉軍隊的日常事務,也不會對如何打仗指手畫腳,隻是命令將領以什麼樣的速度前進,並且提醒他們注意補給,剩下的事情純粹是當一個“吉祥物”。
當然,在如何用兵這一方麵還是需要由參謀軍事院的隨行參謀負責,這些人天生就是“紙上談兵”的,他們並非是庸才,恰恰相反各個都是戰術能手。
所謂的紙上談兵在這裏完全是褒義詞,意思是運籌帷幄於千裏之外,通過不斷彙集的戰報,軍情,他們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推演,同時得出在什麼地方進行伏擊最合適。
主要的目的便是給帶兵的將領們提出建議,當然隻是建議而已,至於將領們要不要聽從,決定權完全在他們自己手上。
參謀的作用隻是信息處理,分析,更多的時候隻是服務與趙禎一人而已,並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所以對待他們的客官意見,將領們也會有所考慮和采納,這樣也就夠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趙禎一直所提倡的,剛剛出了神都城之後,趙禎便利用最大的馬車改為軍情室,即便是在路上他也要了解大軍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