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世傑看著眼前的場景,再看看目瞪口呆的漢人文官微微搖頭:“瞧見了嗎?這才是契丹人本來的麵目,一旦離開上京城,離開城池,咱們什麼都不是。
丞相說的對,契丹人若是想要崛起,想要恢複以往,光靠咱們可不行。”
文臣的隊伍之中有不少人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也讚同畢世傑的說法。
自從張儉離開之後,畢世傑就成為契丹文官的第一把交椅,出生貧寒之家,卻有著相當不錯的頭腦,最大的好處,也是張儉最看重的地方就是他最能接受新鮮事物。
北遷隊伍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到上京城的守軍,這六萬多的守軍沒有體會什麼回歸草原,他們現在隻不過在張儉的帶領下準備死守上京城。
遠方的地平線盡頭已經能瞧見宋軍的兵馬,前日便有消息傳來,宋軍已經開始集結,兵分四路進攻除了上京城外的所有城池。
這是宋軍常用的包圍戰法,目的也很明確包圍上京城,使得這個城池形成一種孤島似得困境,最後大軍圍攻上京城,城破國滅。
意圖很明顯,宋軍兵力強盛,器械俱全,攻城拔寨毫不費力,張儉作為多年研究宋軍,研究趙禎戰術的人,早已看透了眼下的局麵。
他很清楚趙禎要做什麼,要怎麼做。
按道理來說,契丹完全不是大宋的對手,隻不過契丹先一步以退為進,帶領臨潢府的百姓和將士撤走了,現在的臨潢府隻不過是一個空殼而已。
沒有多少守軍,更沒有多少糧草,駐紮在越王城,鹹寧,以及扶餘的士兵已經開始向上京城撤離,他們接到命令,一定拿所在城池受到宋軍強攻,立刻向上京城撤走。
隻是要讓宋人覺得原本這些城池都是有守軍的,隻是不堪抵擋宋軍猛烈的攻勢撤走而已,為的就是要迷惑宋軍,讓宋人覺得契丹並沒有放棄上京城。
這段時間消息封鎖的很嚴密,無論什麼人隻要南下就會被遊騎追殺,一個不留,顯然他們是想要投靠宋人的,也會把消息傳遞給宋人。
張儉做好了所有打算,連這些細節都沒有放過,最後契丹的遊騎襲殺了近百戶,數千人之後再也沒人敢南下了。
人都是趨吉避凶的,既然知道南下不行,躲避兵災的最好辦法就是向北遷徙,追趕女皇陛下的隊伍,隻不過相比先一步北遷的百姓,他們是逼不得已。
張儉對待這些人也是沒有一點心慈手軟,該殺的殺,該放的放,隻不過殺的多放得少。
此時的他正帶著一群親兵搬運文書,這些文書多是北遷之時來不及帶走的繁瑣文書,內容也大多沒有什麼價值,但卻一定要燒毀。
要與這些一起燒毀的還有上京城皇宮中最為重要的幾個部分,龍眉宮以及宮中的建築,明王樓、天雄寺和開皇殿一個不留,全部統統燒毀。
這是蕭撻裏臨走之前特意交代的,用她的話說,絕不能給宋人褻瀆契丹先祖和國威的地方。
不光要少,還要徹底毀滅這裏,讓整個龍眉宮陷入火海,化為灰燼,也算是寄托先帝和太祖,聖宗皇帝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