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雖然被宋軍俘虜了,或者說他自己讓宋軍俘虜的,但上京城的戰鬥遠沒有結束,當楊懷玉引著張儉走下城門樓子的時候,趙禎的旨意也來了。
旨意很清楚,也讓宋軍將士大吃一驚,大軍以肅清上京城之契丹殘兵為主,無有旨意不得北上追擊。
同時還下令斥候盡出,探明敵軍動向,整頓大軍隨時出擊。
這道旨意在大宋的將士們看來有些奇怪,即便是軍中為數眾多的參謀們也是不得要領,紛紛上疏請旨,大軍應該向北繼續索敵追殺。
上京城是契丹的都城不假,可滅國滅的不是都城,曆史上都城被滅又死灰複燃的王朝實在太多,遠的不說,唐朝的都城就被攻破六次之多了。
可盛唐還是延續了數百年的曆史,所以在宋軍將士們的眼中,攻陷上京城還不算什麼,最好是能生擒契丹的女皇帝,滅了契丹的宗室貴族。
當然最好是把契丹百姓也俘虜了,搗其宗廟,毀其社稷,一舉拿下整個草原。
但趙禎卻沒有一絲動搖,他從惠州一路北上,把自己的便宜“爺爺”太宗皇帝的兩次北伐卷宗反複觀看數遍,在快要被翻爛之前,下定決心,暫不追擊。
聖駕緩緩抵上京城外,這時候的上京城戰火還沒有停歇,一座巨大的都城,六萬多的守軍,分散埋伏,巷戰綿延,其實一日之間就能清剿完畢的?
趙禎可不打算把整個上京城給拆了,隻能靠大宋將士的緩緩推進逐個擊破,趙禎不求快,但求穩。
眼下依然是不打算繼續追擊了,那就沒有必要用將士們的性命換取時間,隻要能確保每日都在推進,將士們的性命都能得到最大的保障,趙禎便滿意了。
可契丹人並不打算引頸就戮,明知必死的契丹人展現出了他們的民族驕傲,這東西每個民族都有,但隻是或大或小,有些被深埋在內心深處。
危難之時,這種民族的自尊心與驕傲使得契丹人突然出現了一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甚至開始了奮力反擊,造成宋軍大量的傷亡。
他們用上了一切能用的手段,推倒牆體掩埋正在清剿的宋軍,用長矛利刃刺穿廢墟,也刺穿宋軍將士的甲胄。
可以說現在的上京城才是真正廝殺的戰場,要遠比城破的時候戰況激烈的多。
張儉不去關心這些,在他看來上京城的戰爭已經結束了,蕭撻裏帶著臨橫府的百姓撤走就是最大的勝利,大宋皇帝不再步步緊逼便算是完成了使命。
隻不過曾經屬於契丹榮耀和上京城徹底淪陷,多少讓人心中淒惶,誰不希望“還於舊都”?可眼下這一戰讓張儉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契丹和大宋之間的差距。
這種差距是巨大的,如天地之間的距離,凡人難以跨越,即便是契丹出了一個不世聖君也沒用,因為在大宋,因為在自己眼前,就有這麼一個不是之君!
他把大宋帶領的太快了,遠遠的走在了契丹的麵前,張儉發現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遼被甩在了身後。
而現在………………契丹更不是大宋的敵手。
大宋皇帝的聖駕就在上京城外不遠的地方,被近十萬大軍死死的包圍著,四周更是環衛了百萬大軍,這些人都沒有投入到征伐上京城的戰鬥中。